对中国经济总体上利大于弊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之一是:从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需要全面地认识,客观地分析。
一方面,汇率是一把“双刃剑”,汇率无论向上或向下波动,对经济都是有利有弊的。人民币升值有其固有的好处。比如,升值后,大量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将随之下降,有可能带动国内整体物价水平的下跌,降低企业的成本。再如,升值后,同等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到更多的美元,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另一方面,汇率改革在短期内会对竞争力弱的企业的出口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有人说,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商出口商品所得的外汇收入,在国内兑换成的人民币将比原来减少,从而利润空间变小;而进口商用来兑换进口商品所需外汇的人民币也将比原来减少,从而利润空间变大。推而论之,人民币升值会抑制出口、鼓励进口。事实,不完全如此。
应当看到,首先,贸易差额是由消费、投资等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的,取决于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而不取决于汇率水平。从二战后到1987年底,日元和德国马克分别大幅升值了1.93倍和1.66倍,但两国的对外贸易依然保持了顺差格局。
其次,目前我国总出口的6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一种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包装物料等,经境内企业加工装配后,将制成品出口的经营活动。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加工贸易的进口环节,不利于加工贸易的出口环节,影响有正有负,基本上可以视为中性。
再有,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与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比如,与泰国、菲律宾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要低50%左右。人民币升值还是难以改变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此外,汇率改革将引导企业积极培育非价格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还有人说,汇率改革会使两种企业可能因为经营困难而裁员,一是部分出口企业,一是与进口商品有竞争的企业。
事实,也不完全如此。
应当看到,汇率改革对出口企业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所以,改革对出口企业的整体就业状况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并且,汇率改革还将促使出口企业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生产链条拉长,就业岗位增加,同时将引导一部分资源流向非贸易部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总规模。从国际上看,20世纪70年代英镑升值后、80年代日元升值后,英国和日本的第三产业都发展迅速。
进口增多会不会影响就业呢?如果从静止的角度观察,回答也许是肯定的,但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考量,回答是否定的。中国是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大国,内需潜力难以估量,进口越多,说明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长越快,也就意味着就业增长的基础越来越扩大,涉外经济部门的就业也会随之增长。
对百姓影响不大,企业当积极应对
汇率改革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在普通百姓中却波澜不惊。
7月22日,记者在北京金融街的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网点看到,没有出现众人排队要求将美元换成人民币的景象。网点员工坦言,业务量和平时差不多。
波澜不惊不等于不关注。波澜不惊也是一种理性。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解释说,大多数百姓手中并没有多少美元,并且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小。加之在汇率改革时,央行还同步宣布,上调境内美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显然,此举增加了外币投资的收益。这几种效应一叠加,自然会削弱百姓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动机。
专家认为,百姓在汇率改革中至少能享受到三大好处。其一,人民币小幅升值,会适当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平稳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其二,出国人员同样的人民币能换更多的美元,在国外消费时更划算;其三,伴随着汇率改革,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汇兑换限额、携带外汇出入境限额等外汇管理有可能进一步放宽,百姓显然能从中受益。
即使您手里有美元存款,也并不完全意味着这笔钱已经白白地损失了2%。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通俗地说:“如果(外汇存款)是美元的话,还取决于你是不是想把它换为人民币来花。如果你现在换的话,可能跟过去相比是损失了2%,但是如果这些美元还是打算比如出国旅游时候用,或者是出国的时候采购一些东西,或者也许是子女(出国)上学的时候用,那么它的购买力跟原来一样,也没有变化。”
与百姓的波澜不惊相比,企业的心情更为复杂。
对不同行业,汇率改革的影响各不相同。梅新育说,总体而言,汇率改革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纺织品等轻工行业有影响;对进口原料较多的钢铁行业当属“利好”;对进口数量较大的能源行业,其商品价格以人民币计价会下降;汽车行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降价压力,因为不仅其进口元件以人民币计价降低了,而且钢铁等投入品的成本也会因此而有所降低。
“奶酪”被动了,是抱怨,是观望,还是积极应对?
周小川说:“企业调整的策略应该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产品升级换代,争取价钱卖得好一点,克服像其它方面的这些变化对它负面的影响。”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最近表示,企业应该加强对衍生工具的学习和运用,主动适应变化。央行正力推衍生产品的发展,尽早为社会提供避险工具。
最关键的是,企业应当逐步养成对灵活性的偏好。
周小川认为,在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的过程中,企业要改变固定性的偏好。以前企业各种条件都比较固定,但现在面临越来越多市场条件的变化,也应开始学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从微观经济讲,灵活度越大越有市盈率,也越能适应当前的变化。汇率机制作为一个价格机制,既是宏观经济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反映整个国际经济、贸易、资本流动的客观局面。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也是需要企业去响应的。
有利于世界经济成长和稳定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止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政府毅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并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
时至今日,本色不改。
2005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于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机制的改革,我们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2005年5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商会代表团时又一次明确表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汇率改革也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至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中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披露,汇率改革出台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等许多国家都在第一时间表态,欢迎中国政府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认为这将有助于全球经济稳定。
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发表声明说:“我们欢迎中国政府所作出的迈向更具弹性汇率机制的举措。这将有助于全球经济成长和稳定。”
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说:“中国迈向更具弹性的汇率机制,有利于其在全球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中国,再一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含义。
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央行反复阐明,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
但是,还是有一些人热衷猜测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向。境外个别媒体甚至认为,人民币升值2%只是初始调整,在不远的将来会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
对此,7月26日,央行的新闻发言人郑重声明: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水平升值2%,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一调整,调整水平为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位发言人剖析说,首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
其次,随着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外汇供求关系进一步理顺,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国际收支会趋于基本平衡,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我国将积极协调好宏观经济政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央行将努力提高调控水平,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专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汇率改革并不一定会带来人民币的一路升值。辩证地看,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影响,而每个方面都存在着升值和贬值的因素。从历史上看,德国马克、日元也不是一路升值的,而是有阶段性的调整。因此,投机资本单边豪赌人民币升值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