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日前对本报表示,在券商增资扩股审核中,监管部门主要的关注点包括股东资质、股东诚信、入股动机和股东对券商的认识和了解等方面。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关于券商增资扩股申请的审核中,发现的最大问题是“假股东”以代持方式入股。“我们发现了一些以代持方式入股的方案,这种‘假股东’肯定是得不到认可的,所以存在这类问题的方案一律将被退回。”
据悉,针对以信托等方式代持的问题,从上市公司到证券公司,监管部门把关一直较严——实际控制人必须“交代”到底。
针对日前媒体对于券商增资扩股事项多为“长期待批”的报道,权威人士表示,对于券商增资扩股申请,监管部门与券商保持了比较顺畅的沟通。“有的确实存在审核时间较长的问题,但在审核过程中,包括材料的退回、调整和补充,我们和证券公司的沟通一直比较顺畅,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都会在对申请做出决定的同时及时告知他们。”
容易造成券商增资扩股申请审核时间较长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券商送审的材料不够齐全,审核过程中发现需要补充;二是对券商报送的增资扩股申请,监管部门需要就拟入股、增资股东提供的财务资料、诚信纪录、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征询相关部门意见,需要一定时间;三是券商集中提交增资扩股申请,所涉及的拟入股、增资股东数量较多,加大了工作量,使得审核时间有所拉长。
同时,上述人士明确表示,在审核过程中监管部门从未对拟入股、增资股东的国有、民营“成分”进行区别对待。业内专家表示,“业界认为民营股东入股将拖延审核时间的理解不大准确,如果股东是央企,自然资质较高,规范性有保障,征询有关方面意见的工作进展显然相对要快,可能加快审核进程;对于民营股东,因实力和资质很难像央企那样卓著,所以必需的核实、查询工作恐怕也比较多。”
专家认为,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券商风控监管和新的分类监管框架下,券商进行产品、业务和组织创新,均对净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券商的角度而言,要尽快进入产品和业务创新的前列,要推动设立子公司、区域公司或引进外资,必须满足相应的净资本要求;从入股者的角度而言,市场行情火爆,券商收益可观,是理想的投资对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券商增资扩股的要求在短期内高涨起来,也在情理之中。但投资行为总有风险,在券业火爆的形势下入股券商,也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