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政1983161号 河北省现有企业、事业更新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更新改造措施是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为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而 对原有设施进行的技术改造(包括固定资产更新),以及相应的辅助生产、生活福利 设施等工程和有关工作。 第二条 更新改造的目标: 1、提高工业技术基础。 2、提高产品质量。 3、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花色品种和产量。 4、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水平。 5、加强环境和劳动安全保护。 第三条 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要求,由省经委组 织省直各部门、各地市编制、汇总全省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 第二章 更新改造的范围和重点 第四条 更新改造主要包括: 1、对现有企、事业原有车间、生产线的工艺、工程设施和技术装备进行技术 改造或设备、建筑物更新,以及与生产性主体的技术改造相应配套的辅助生产、生 活福利设施。 2、为了改善原有交通运输设施和港口码头的运输条件,提高运输装卸能力, 而进行的更新改造工程。 3、为了节约能源,更新改造低效的炉窑、设备,利用余热、低热质燃料和专 业化改组的更新改造措施工程。 4、为了节约原材料、治理“三废”污染和综合利用原材料,而对现有企、事 业进行的技术改造工程。 5、结合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软件)和适用的关键设备,检验手段和生产 线。 6、为了防止职业病和人身事故,对现有建筑和技术装备采取的劳动安全保护 措施 7、对城市现有供热、供气、供排水和管道、桥涵等市政设施的改造。 8、现有企、事业单位因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 第五条 现有企、事业单位的更新改造工程,要尽量少搞土建,单项工程新增 建筑面积不能超过原有面积的30%,用于土建工程量的资金一般不得超过项目资 金总额的20%。个别项目确实需要超过以上规定的,必须按照项目分级管理的规 定报批。经批准列入更新改造措施计划的项目和建筑面积,要报国家经委备案。对 未经批准列入更新改造措施计划的项目,除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外,还应按项目总投 资额加收30%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地市和省主管部门用于土建工程量的资金,不得超过当年更新改造计划资金总 规模的15%。 第六条 限额一千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必须按基本建设办法进行管理, 并在更新改造措施统计中单独立项。 限额一百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单项工程所增建筑面积超过单项工程原有 面积30%的(属于扩建性质),按基本建设办法管理。 第七条 下达内容,不包括在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范围之内,由各地市、 各部门安排,报省计委、经委、财政厅和统计局备案。其中属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 置的,按统计制度规定的办法单独统计。 1、现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零星购置单台设备和建造单项工程,投资在五 万元以下的(不含五万元)。 2、设备大修、房屋翻修、加固和拆迁工程(指为建设工程腾出建设场地,拆 除原有房屋而另行建设的一般民用建筑和房屋工程)。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堤坊、水库的岁修和加固,油田维护,采掘采伐工业 的开拓延伸工程(指用油田维护费和煤炭、矿山、森林等开拓延伸费,按国家规定 的使用范围安排的建设工程)。 4、市政设施工程维护(指对城市现有道路、桥涵、防洪堤坝、上下水道工程 进行修理、维护和必要的改善)。 5、铁路大修及水毁工程的修复(包括加固和原地更新),航道、渡口维修和公 路桥涵养护。 6、商业、粮食、外贸和供销部门搞的简易仓棚等建筑。 以上不纳入更新改造固定资产计划范围内的工程,应按工程性质划分,不按资 金来源划分。 第八条 更新改造要突出重点。目前,要把节约能源,发展交通运输放在首位, 把对国计民生影响大、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市场紧缺的日用消费品,换 汇率高的出口产品,以及部分基础原材料产品作为重点,并把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和 主要协作配套厂列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 第三章 更新改造计划的编制及审批程序 第九条 各厅局、各地市、各企业,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本 行业、本地区的更新改造方向和重点,制订年度计划草案,逐级报批,分别纳入省、 地、市、部门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第十条 凡固定资产投资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要编制项目建议书(附可行性 研究报告);一百万元以下五万元以上的项目,要编制更新改造方案。 第十一条 更新改造项目的审批程序: 1、总投资在一千万元以上(含一千万元)的项目,由省经委、计委联合申报 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审批,报批前,要征得国务院归口主管部门的同意。 2、总投资一百万元以上不足一千万元的项目,凡用地方各级自有资金安排的, 按隶属关系分别由省主管厅局、地市经委申报,省经委审批。其中五百万元(纺织、 轻工为二百万元)以上不足一千万元的项目,还要报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和主管部 备案。凡是全部或部分用国家拨款、集中的折旧基金、银行专项贷款安排的一千万 元以下的项目,由省经委、主管厅局报国务院归口主管部门审批由人民银行专项贷 款安排的轻工一百万元以上、纺织二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和由机械、节能专项贷款安 排的项目,由省经委、省主管厅局会同省人民银行报国家经委、归口主管部审批)。 3、总投资额五万元以上不足一百万元的自筹资金项目,按隶属关系分别由省 主管厅局、地市经委审批,报省经委备案,地市企业项目同时抄报省主管厅局备案。 其中需申请省补助资金的项目,要报省经委审批(地市企业的项目,先由省归口主 管厅局提出审核意见,再报省经委审批)。 按照审批程序批准的项目,要将批文同时抄送各有关部门,以便安排施工、供 应物资和资金等。 第十二条 更新改造项目的建议书或方案,除有设计权单位或科协部门组织编 制的外,凡是自行组织无设计权单位的技术力量编制的,都要经同级或上级科协咨 询部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评审。 第十三条 严格控制更新改造资金总规模。省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市经委,要在 省经委下达的更新改造资金计划控制规模指标内安排技术改造项目。任何部门和地 区都无权扩大更新改造措施资金总规模。由于特殊情况必须调整计划时,须报省经 委批准。 第十四条 要求列入年度更新改造措施计划的项目,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项目建议书或扩初设计、更新改造方案已经批准; 2、产品已经完全定型,工艺方案成熟; 3、引进技术的项目,必须是外汇已经落实,有已经签订的合同; 4、资金来源和贷款偿还能力落实; 5、企业领导班子好,规章制度和经济核算比较健全,经营管理好。 第十五条 更新改造年度计划草案,要自下而上进行编制,并按隶属关系逐级 进行审查、平衡后,一般在上年七月底前报省经委,由省经委汇总编制和上报全省 年度计划草案。 第十六条 为了既能够控制住更新改造投资规模,又能够发挥各级的积极性, 把更新改造适当搞活,各部门、各地市在安排年度计划时,对批准权限内安排的项 目,要报省经委备案。凡违犯规定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地市经委领导的责任,并 通报财政、银行停止拨款。 第十七条 更新改造一定要讲求经济效益。在编制计划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不得予以安排: 1、没有做设备能力平衡和采取节能措施的; 2、地质资源不清的; 3、工艺技术未过关,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的; 4、燃料、动力、原材料、供水、运输等条件没有保证的; 5、产品不适销对路的; 6、没有安全生产措施,环境污染解决不了的; 7、盲目发展,重复布点,与先进企业争原料、争市场的。 第十八条 要注意条块结合。省安排给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应事先征求 地市主管部门的意见;地方企、事业申请纳入省更新改造重点规划的项目,事先要 征求省主管部门的意见,审批文件应互相抄送。年度计划安排的项目,要和当年分 配的投资、材料、设备相适应,并与配套项目同时安排,相互衔接。 第四章 资金的筹集、使用与还贷 第十九条 更新改造措施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下列各项: 1、国家拨款补助:国家集中的企业折旧基金30%部分,国家财政拨款部分。 2、省拨款补助:省集中的直属企业折旧基金10%部分,省财政拨款部分。 3、部门、地方、企业自筹:省主管厅局和地、市分别集中的企业折旧基金1 0%和20%部分,地方财政拨款部分,企业留用折旧基金50%和企业生产发展 基金用于更新改造部分。 4、银行贷款:技术改造各种专项贷款。 5、利用外资,包括各种外资贷款和中外合营、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等形式可 利用的外资。 6、其它资金。 以上各项资金,除利用外资和中国银行外汇贷款外,均列入省更新改造投资计 划的有关指标之内。 第二十条 企业留用的基本折旧基金,要按折旧性质分别管理。 1、企业的生产性折旧基金,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分别由各部门、各地市给 企业核定一般不超过30%的比例(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也可在不超过30%的比 例范围内,根据大、中、小型企业,分别核定一定比例),由企业自行用于维持简单 再生产或小改小革;其余部分,按照项目的审批权限范围和年度计划的管理规定, 根据批准的技术改造规划,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以更新设备。 2、非生产性折旧基金,可由企业用于职工住宅及其它非生产性设施的更新改 造。要按照项目的审批权限范围和年度计划的管理规定,纳入更新改造计划。 第二十一条 安排更新改造措施项目,首先要充分利用企业、部门和地市的自 有资金,不足时可由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申请单位要有按期归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安排用于更新改造的各项贷款,按照更新改造项目的审批权限,由有关部门会同银 行具体安排。对于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项目,省可根据财力情况适当给予拨款补助。 第二十二条 更新改造资金要统筹安排,搞好平衡。各级经委以及财政、银行 部门审查项目时,要对自筹资金是否落实,贷款的偿还能力是否可靠,资金来源是 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审查,要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存后用的原则,分别 轻重缓急,优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需要,做到上一个保一个,按时按质投产, 早日取得经济效果。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银行对更新改造项目的资金,要严格按计划监督 使用,如发现用更新改造资金搞基本建设,或把基本建设项目转为更新改造措施项 目,有权拒付资金,并通报省主管厅局或地市经委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 更新改造措施项目竣工后,按规定经验收批准投产的,其工期提 前二个月以上者,并经考验确实达到或超过设计经济效益指标的,提前完工期内所 增的利润全部留给企业,主要作为企业技术改造使用,并允许从中提取少量集体福 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对贡献大的技术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项目竣 工后凡不按规定验收批准而投产的,其所增利润企业不能留用,并要重新按规定进 行验收。 第二十五条 用于更新改造的各种自有资金,各单位可以集中使用,但必须专 款专用,除按国家规定的限额上交外,任何部门不准平调或挪用。 第二十六条 利用贷款进行更新改造的企业归还贷款,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设备、物资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 设备更新(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理化测试手段的更 新)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先进性,要与生产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凡属下列情况的设 备,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批准手续,进行更新: 1、损耗严重,性能、精度、效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造成严重不良的技术经 济后果的; 2、经济上已经失去大修意义的; 3、两三年之内浪费能源和原材料价值超过购置新设备费用的。 第二十八条 因设备更新而退役的老设备,凡降级转用的,必须符合工艺要求, 不得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和消耗增加。不宜转用的老设备应当报废,从固定资产中注 销。 第二十九条 需要纳入成套供应的通用设备和专机,由企业向主管部门申请, 省主管部门按规定向物资、成套部门统一汇总申请订货。非标设备,地方和企业不 能加工制造的,可搞外协。 第三十条 更新改造项目所需有关物资,各级物资部门要纳入各级物资分配计 划,统一平衡安排。 第三十一条 技术改造所需的各种设备和物资,应当立足于国内,国内确实不 能解决或达不到工艺技术要求的,允许进口,引进具体办法,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设计和施工 第三十二条 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要尽快进行扩初设计并报国家和省主管部 门批准。未经批准的设计单位而自行设计的扩初设计,必须经有批准设计权的设计 单位或省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以确保设计工程的水平和质量。 第三十三条 设计文件审批实行分级管理,总规模在一千万元(含一千万元) 以上的项目,按基建程序办法由省经委会同省计委组织审查,报国家计委和国家经 委(或委托主管部门)审批;一百万元以上不足一千万元的项目,由省主管部门审 查,省经委批准或省经委委托省主管部门批准;一百万元以下项目,由省主管部门 或地市经委批准,报省经委备案。 第三十四条 对国家和省安排的重点更新改造项目,要统筹安排,优先施工, 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和按期完成。 第三十五条 更新改造总投资一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在其扩初设计或项目 建议书经审查批准并将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后,才能开工建设。一百万元以下的项目, 也必须在列入年度计划后才能开工建设。凡当年未完工的项目,须经重新报批后, 方可结转下年继续施工,并纳入下年投资规模。 第七章 项目的管理 第三十六条 加强对更新改造项目的组织领导。对技术改造项目的调研、申报、 审批、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要逐级建立责任制。企业要确定项目总负责人, 分项工程负责人和技术、财务负责人。主管部门要明确本项目的主管人员和负责人。 第三十七条 建立更新改造项目的检查统计报表制度。各级计委、经委、财政、 银行、物资、物价、统计等部门,要按照省批准的更新改造计划,对更新改造项目 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各厅局和地市经委要按隶属关系逐季汇总统计报表, 在季后十天内,向省经委作出书面报告,同时抄报省统计局、省主管厅局,贷款项 目还要抄送发放贷款单位。年终要全面总结项目实施情况,于下年度二月十日前向 省经委、省计委作出书面报告,同时抄报省财政厅、省统计局,地市还要抄报省主 管厅局。 各部门、各地市经委和各级主管技术改造的部门,都要指定专人,积极配合同 级统计部门,督促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搞好更新改造措施项目的统计表报工作。 第三十八条 更新改造措施项目竣工后,要填报竣工决算表。国家重点更新改 造措施项目,省经委委托省主管厅局组织验收,并向省经委写出验收报告,由省经 委分别报送国家有关部门。省各级安排的项目,按隶属关系,由企业主管部门或地 市经委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初步设计的内容组织验收,资料要归档。省重点更 新改造措施项目和投资额一百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向省经委作出书面竣工报告,一 百万元以下的项目向省主管局报告,并报省经委备案。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的解释由省经委负责。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