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法规 > 正文

河北省企业家管理暂行规定

2008-02-16 08:50 次阅读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42号   河北省企业家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促进企业家人才的成长和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发展,全面提高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 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企业家,是指具备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经省人民 政府批准设置的企业家资格认定机构认定资格,并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专门家。   第三条 凡对本省的企业家进行资格培训、资格认定、任用、考核、奖惩等项 管理工作,以及进行企业家人才交流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有关工作,都应当 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保护。企业家在受到不公正或者非法待遇 时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投诉,受理部门必须认真负责办理,并答复企 业家本人   第五条 企业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获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一)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主义方向,依法从事经营 管理活动,并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具有较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懂得市 场战略和营销策略,熟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经贸知识、本行业的 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其他知识;   (三)具有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   (四)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 力;   (五)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担任厂长(经理)职务,经营业绩突出,所任 职的企业连续三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并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 造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入水平, 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七)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廉洁奉公,联系群众,作 风民主,能够做到赏罚分明;   (八)一般具有大专或者相当于大专及其以上的文化平,并持有企业家培训合 格证书;   (九)身体健康,能够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十)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具备企业家条件的人员申请取得企业家资格,应当参加省人民政府批 准设置的企业家资格认定机构统一组织的考核和评审。经考核、评审合格后,由该 机构认定企业家资格,颁发企业家资格证书。   企业家的资格应当按照其任职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济效益高低,划分为一、二、 三级。   企业家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五年。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培育和发展本地的企业家 市场,促进企业家市场中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发挥市场机制在企业家资源合理配 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为企业家人才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八条 企业家市场管理机构和企业家市场的中介组织应当建立企业家人才库 企业对企业家人才需求的信息库,向社会提供企业家供求信息;为企业与企业家之 间进行双向选择提供中介服务;并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有关企业家市 场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第九条 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当遵循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在竞争中择优选 择企业家。   企业补充缺职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广开渠道,竞争上岗。竞争的方式应当根据 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面向本企业、同行业竞争选聘或者从企业家人才库、企 业家人才市场上挑选,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方式,并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从管理 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选拔优秀管理人员到经济效益较差的中 小型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实现以大带小,以优带劣。   选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破除身份、部门和所有制性质的界限。并逐步扩 大聘任制的范围,缩小委任制的范围。   法律、法规对厂长(经理)的任职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条 企业家担任厂长(经理)时的职责、权限和奖惩办法,由企业与企业 家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具体协商确定,并以书面形式签订协议。   第十一条 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家,必须依法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保证企 业的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入逐年提高,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并重 视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家的收入,由基薪和经营业绩收入(包括 企业家的风险收入)两部分构成。其中,基薪应当按月支付,经营业绩收入应当按 年度支付。经营业绩收入不列人企业职工工资总额。   第十三条 企业家收入的具体支付标准,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企业与企业 家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协商确定。   第十四条 逐步建立企业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基金制度。企业家社会 保障基金主要用于企业家的失业、工伤、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保险。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企业家及其后备人才的培养工 作,逐步建立正规的企业家培训制度。   培训企业家及其后备人才,应当分别情况,采用短期轮训、中长期培训、轮流 上岗锻炼、到先进企业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以及到发达国家学习实践等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具备条件的大专院校和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置的培训机构,应 当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承担企业家及其后备人员的培训任务,并对经培训、 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   第十七条 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或者董事会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企业家的经 营业绩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企业家依法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作为确定 企业家经营业绩以及对企业家实施奖惩的基本依据。   主要包括:   (一)净利润总额;   (二)总资产报酬率;   (三)资本收益率;   (四)销售利润率;   (五)资产负债率;   (六)人均净利润增长率;   (七)资本保值增值率;   (八)职工平均收入增长率;   (九)社会积累率。   对在亏损企业任职的企业家的考核,应当以减亏为盈为主要考核内容。减亏额 应当视为本年度实现的利润额。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企业家评选制度,委托有关部门和省企业家协会定 期组织对企业家进行评选。对评选出的优秀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由省人 民政府命名,并予以表彰、奖励;   优秀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的荣誉称号在规定的期间内有效。   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优秀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奖励基金,并由 专门设置的机构管理。奖励基金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社会捐款。   企业家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对优秀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的奖励,选送 年轻优秀的企业家出国学习实践。   第二十条 企业家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违反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物 价、产品质量和劳动、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行 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家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违反同企业签订的协议,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 根据协议的规定处理。   企业家因其违法行为、违反同企业签订的协议或者工作上的过错,给企业造成 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严重亏损的,除按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处理外,企业家资 格认定机构还可以视情节轻重,责令其在一定期间不得担任厂长(经理)职务,或 者撤销其企业家资格。   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办法,报省人民政 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