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专家:涉税服务前景大 专家型人才被看好

2016-06-29 10:36 次阅读

   日前,在参加一个业内论坛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税务师协会会长宋兰指出,涉税专业服务市场前景广阔,需要广纳贤才。全国政协委员蓝逢辉也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未来将需要200万~300万名涉税专业服务人才。

确实,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全民创业创新风潮的兴起使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对专业的涉税服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那么,我国涉税专业服务人才队伍的现状如何?为了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涉税专业服务人才,应该采取哪些途径?在此过程中,存在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此,《财会信报》记者采访了业界专家。

现状
人才缺口大定位不准确
在论坛上,宋兰提出,我国税收法律规范体系复杂,纳税人全面把握和准确执行税收政策存在困难,特别是“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都给企业的税收风险应对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纳税人对涉税专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现有企业纳税人大约4 500万户,且年均还在以18%的速度增长;现有自然人纳税人约3 000万人。今后个人所得税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自然人纳税人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我国税务师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却存在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与行业发展的矛盾愈加凸显。具体表现为:行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学历结构不合理,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业人数偏低,国际化高端业务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后备人才缺乏,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行业从业的人数偏低;行业继续教育不足,影响行业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

京洲联信(北京)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洪希娜在接受《财会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在我国全面推开。相关政策出台后,企业对于涉税专业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事务所也很重视这方面的业务。由于业务增多,税务师事务所面临着专业服务团队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各家事务所也都开始增加专业服务人才的储备,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专业服务人才的数量还比较有限。所以,加强涉税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团队的储备,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在接受《财会信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加强涉税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明确它的定位。所谓涉税专业服务人才,主要是指从事税务代理服务的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律师这三类人员。目前,我国对这三类人员的定位还不太准确,这些职业的功能也没有区分清楚。

他解释称,律师是普通法律的专家,但基本上不懂税法。税法的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人们只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才能掌握。因此,除了少数律师专门学习过税法,可以提供专业的涉税服务之外,大部分律师都无法胜任涉税服务工作。注册会计师是审计专家,主要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检查企业是否做假账,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不是为企业怎么遵从税法、怎么报税提供服务的。至于税务师,实际上也不是税法专家,只能看作是“准会计专家”,从事的工作和注册会计师差不多。大部分税务师都是经济、会计专业出身,并不懂税法。这三类中介机构的人员,从他们的专业背景、职业能力和知识、职业理念来看,大多都不是具备法律性质的、以税法的遵从和服务为宗旨的专业服务人员,无法胜任保护纳税人权利、保障国家税收、促进税法遵从的职责。可以说,定位不准或不科学是培养涉税专业服务人才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要想解决定位不准的问题,首要是建立现代税务代理制度。施正文进一步指出,现代税务代理制度是在对传统税务代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税收治理和现代国家治理需要的现代化税务代理制度。现代税务代理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法定原则。 税务代理事关财税法律的正确实施,事关公民基本权利的享有和基本义务的履行,对于实现理财治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税务代理基本制度应当是一个国家税收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法律保留事项,必须在法律层面做出规定。
第二,保护纳税人权利原则。税务代理人的职责和立场应当是为了税法的正确实施,基于独立公正、谨慎负责、诚实守信,以保护纳税人权利和促进税法遵从为使命,以自愿为前提所提供的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服务。税务代理人是纳税人权利和税法的捍卫者,不是税务机关的附属。
第三,适度竞争原则。税务代理市场是开放竞争的市场,要在注册税务师、律师、注册会计师等税务代理人之间形成适度竞争,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涉税专业服务
第四,专家代理人原则。无论是律师、注册会计师还是注册税务师从事税务代理活动,都必须要成为专家型的代理人,因为财税问题极端重要,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治理;税法太专业、太复杂,具有极高的门槛。从法理上说,税务代理是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需要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的人才能胜任,应当属于行政许可类资格、资质的事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税务代理人执业范围包括纳税人的税务处理、会计核算、经营管理和依法经营等多种事务,需要相应的会计专家、普通法律专家的专业服务,但从税务代理的根本使命和核心业务来说,税务代理人首先必须成为税法专家,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好纳税人的权益,保障税法得到有效实施。

途径
人才培养三途径:事务所、行业协会与高校

洪希娜表示,税务师事务所和行业协会对涉税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训来进行的。只有培训跟得上,涉税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

她介绍,在事务所内部,通常是直接招聘税务、财经、会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对他们进行实务性、程序性、本所情况的培训,以及实务中会用到的一些政策法规的更新。税务师事务所的培训以法规更新、员工内部分享为主,如果时间允许,事务所还会报名参加行业内专题性质的培训或研讨会,和同行沟通。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更多的是针对税务师,通常是一些常规内容的培训。近几年来,每年培训的质量都在提高,专业内容的深度、涉及培训范围的广度都在不断扩大,提升速度很快。

洪希娜指出,目前在事务所和行业协会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从整个行业来看,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要如何加快培养合格的涉税专业服务人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从税务师事务所来看,由于人员基数小,应付平时的业务已经很忙,有时候根本没时间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培训,这势必会影响涉税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的进程和效果。

她还指出,从高校来看,目前专门开设的税务专业,与财政、会计等专业相比,比重较小。最近几年,借着营改增的大趋势,市场对涉税专业服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企业内部也增加了专职的税务岗位,无论是税务师行业还是企业,都加大了对专门的税务职业的需求。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必要考虑市场需求情况,增加税务相关专业的比例。

施正文指出,未来,随着国家法制进步、税收法定原则得到落实,税收法治化将进一步发展,市场对税法专家型税务代理人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培养更多的涉税专业服务人才,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一是加快现有的税收专业服务人员的知识更新。通过开展培训,如社会专门机构的培训、这些人员自身的深造和学习,以及高校举办的培训等,促使他们向税法专家型人才转型。要通过开展现代化、大规模、规范化的法律、财税教育培训,来造就一个合格的涉税专业服务人才队伍。没有队伍,税务代理人的使命就无法完成,业务也无法拓展,其职业水平和竞争力也无法提高。

二是高等学校要为涉税专业服务输送后备人才。现有的税务代理人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向税法专家型人才转型,而该行业的新进人员必须由高校来培养。高校对涉税专业服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复合型、综合型的人才,因为税法的服务涉及到法律、税收、财务会计三个专业。另外,对于国际税务人才,还有外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要求。目前,这几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在法学院,专门的税法教育的力度不够;在财经院校、商学院,只注重对学生会计知识的教育;财税学院则只注重从经济学的角度培养学生,很难把三部分结合起来。

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可以在研究生阶段调整课程设置,培养税法专家型的人才。现在已经有了学术型的税务硕士学位,但被包含在经济学大类里,而法律硕士是针对基础性的普通法而设置的,都不能满足税法专家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国家急需设置税法硕士的专业学位,在研究生阶段,让研读税法硕士的学生专门修税法。对于税务硕士,要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培养;对于法律硕士,则要加大对税务、会计知识的培养。总体来看,这三种培养模式要从课程设置和学位定位上进行调整,按照税法专家型人才来调整培养方向,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高端涉税专业服务人才。

当前,我国涉税专业服务人员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高端人才不多。税务师、律师等虽然人数不少,但水平不够高,服务质量无法提升。未来的涉税服务很多都是综合性、比较复杂的事项,对税务代理人的要求很高。税收事关公民的财产权和政治权利,事关国家治理及税收公平正义的实现,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权利,所以对涉税专业服务人才的定位,必须是一个高端的、精英的职业。涉税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必须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现在很多财税、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不理想,看起来好像是人才饱和了,实际上是高校的供给侧出现了问题,相关课程设置不对。经过改革,高校培养出更多高端化的税法专家型人才,使税务代理服务的水平得到提升,新的市场需求就会随之扩大,从而使社会向前发展。这才是财税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是改革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目前,税务师考试的内容里虽然包含有《税法1》和《税法2》,但实际上是从计税的经济原理来考核,主要是计算,并没有涉及多少法律的内容,税法的特色不鲜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也包含税法,但比较简单;司法资格考试是以综合性的法律为主,几乎不涉及税法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这三类考试进行改革,加大税法在其中所占的比重。

拿律师资格考试为例,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台湾的律师资格考试除了要考普通法律外,还必须在三门加试科目(即财税法、知识产权和海商事法律)中选择一门。只有在这三门中选择一门并获通过,才能拿到律师资格。可以参考台湾的做法选考税法,或者在原本的考试中加大税法的比重。此外,对考生的专业背景也应该做出要求,鼓励法律、会计专业的人才跨专业报考。

四是在行业协会和税务师事务所内部培训之外,还应该有研讨班性质的培训,多开展具有前瞻性、聚焦立法政策修订和调整的研讨性的教育。通过高端、深入地解析一些案例,前瞻性地分析一些政策和国际法规、税收业务、税收争议、诉讼代理等疑难问题和热点问题,达到培养税法专家型人才的目的。

建议
应加强教育培训的规范化

洪希娜表示,从高校层面来看,建议在今后培养涉税专业服务人才的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了解这个行业的机会,增加实践课,使他们了解在税务师事务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是什么。这样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提升。此外,从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来看,现在更多的是对基础法规的培训,今后应该增加对税务师如何应对客户和不同企业需求的培训,还要加强事务所相关产品的设计以及整个行业的规范化运作。“四大”的规范化运作就做得比较好。其实国内事务所的技术水平并不差,可能更多的是欠缺一些操作的规范和服务的理念,因此,国内行业还是要和国际接轨,多学习,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的质量。

施正文则建议,应该注重对涉税专业服务人才职业规范的教育和培养,在资格考试中增加相应的内容。在财税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税务师进行职业操守的教育。将来可能还需要出台专门的法则对此进一步加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