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国务院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6月22日,李克强总理再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专项督查工作汇报。会议明确,深化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并提出了相关具体要求。
民营投资仍受歧视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营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超过60%,对GDP贡献超过60%,为全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占到80%以上。
但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到了今年上半年,形势更加严峻。统计显示,今年1~2月,我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9%,1~3月增长5.7%,1~4月增长5.2%,1~5月更是仅增长3.9%,增幅逐月下跌。
“从这几年来看,民间投资增幅也在逐年下降。2013年1~5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3.8%,2014年1~5月增长19.9%,2015年1~5月增长12.1%。”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远枝指出,对于民间资本投资增幅断崖式下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王远枝认为,民间投资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等影响,今年以来民营资本投资意愿下降。但更大的问题是,制约民营资本投资的隐性障碍和歧视依然存在。
对此,5月初,国务院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全国督查,并委托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行政学院做了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这几年各地在促进民间投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法规政策不配套、不协调、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且仍然融资难融资贵、缴费负担重;一些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等。
王远枝说,从调研中发现,国内有30多个行业对民营资本投资存在隐性障碍,尤其是在电力、水利设施、铁路、港口、城市及农村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医疗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在企业资质、业绩和注册资本等方面要求十分严格,为民营资本设置了“进入壁垒”。
而在国企和民企混合投资的企业或项目中,民企的合法权益也难以保障。“一是民企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能获得与股权相匹配的话语权和经营决策权。二是民企参股的项目如果亏损了,很多人认为属正常现象;而项目赚钱多了,则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调查、审计等。”王远枝说。
此外,政府工作和服务不到位,也是阻碍民间投资的原因之一。王远枝说,目前,政府的层层行政审批手续繁杂、效率低下、耗时耗力,常常令民间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向民营企业做出若干承诺,而当企业真正进入时,大量承诺却无法兑现。
“许多民企反映,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其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或资金支持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服务。对民企而言,不少执法部门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保护的问题。”王远枝称。
提高认识强化问责
6月22日,各督查组和评估调研单位共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交了6份大型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据悉,这些报告都提到一个现象:民营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和80%左右的社会就业,但多数民营企业仍然觉得自己“矮人一等”;还有一些地方干部“谈商色变”,不愿也不敢与民营企业打交道。
知名专栏作家周俊生认为,民营企业之所以会产生“矮人一等”的感觉,是在与国有企业所享受的投资环境的比较中产生的。“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民营资本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总是伴随着各种干扰,经常会受到各种抑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民间资本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民间投资的歧视和偏见并未绝迹。”周俊生认为,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不仅需要中央政府出台政策或取消行政审批权,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破除思想束缚。
对此,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民间投资、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利于当前稳增长、保就业,对于长远的结构性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李克强说,这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重要体现,既利当前,更惠长远。
同时,会议提出,要以深化改革和政策落地见效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报告认真研究,‘对号入座’,切实整改督查发现的问题。”李克强指出,中央部门既要抓好自身整改,又要督促本系统的整改,切实确保政策取得实效,稳定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
“你们的案例还可以再‘生猛’一点,一定要反映出民营企业的真实感受。”李克强对几家第三方机构这样表示。
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会议提出,要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严格的对政府违约和政策不落实的问责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拖欠企业工程款、物资采购款、保证金等问题;尽快清理涉企收费,坚决砍掉不合理的收费和中介服务环节,有规定的收费也要减少,降低企业成本;坚持依法行政,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行“两随机、一公开”,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李克强称。
减少审批促进融资
督查组报告中所附的几张表格列举了一家民企新建一个项目需要的90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日常经营中需要的56项审批事项。其中有些事项,国务院文件早已明确,只要企业投资不在禁止名单内,就仅需备案,但地方部门却在备案前加了一个“确认”的要求。而且,这些审批事项不少都是重复审批。“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了,民间投资怎么能不难呢?”李克强感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同一政策在同一省份不同地方的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着“温差”。“离省会城市越近或者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办起事来就越快,反之则慢。有的偏远地方,常常出现多项审批互为前置、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让项目陷入死循环。”该业内人士说。
会议明确,要继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投资环境。“要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能放给市场的坚决放给市场;加快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李克强还要求,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切实解决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问题。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是各督查组、评估调研机构共同反映的突出问题。事实上,在6月20日,李克强考察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期间便强调,要更大力度推动解决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减少和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等方面的收费。
对此,会议明确,严格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专项检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做到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时坚决防止以各种方式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推进政府主导的省级再担保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探索发展新型融资担保行业。
李克强还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适合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特别要推动大型商业银行扩大服务中小企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