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问题相生相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而不能倒”问题一时间成为全球热议话题。环顾国内,当前金融改革正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建设已经不可避免。
“完善金融监管,需要有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因为这次危机中(一些机构)太大不能倒,(倘若)具体到中国(就)变成什么都不能倒。”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昨日在“2013第一财经年会金融峰会”上称,“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若)不能够建立,中国市场经济就很难定型。”
近年来,有迹可循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案例,是在2012年7月份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首次被批准破产,尚属全国首例。
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的银行业如何应对,成为监管与银行管理层需要进一步面对的问题。
进一步研究退出规则
近日,银监会与银行高管召开的2013年沟通会上,银监会再次提出了完善银行业市场化退出机制。在该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中,提出要进一步研究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时的退出规则。
会议一致认为,当前银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风险形势日趋复杂。不仅单家机构面临的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管控难度更大,而且风险关联度上升,传递渠道多样化,对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监会也与银行高管针对银行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等政策进行讨论,并提出要进一步研究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时的退出规则,包括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看起来是呼之欲出了,因为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监管就很难有效,特别在最后的时候也很难有效实施。”李扬表示,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包括存款人保护、市场边界等都应该在监管的文件中有所体现。
同日,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一财年会上称:“希望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安排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付诸实施,推动金融机构破产清算建设,形成金融机构有序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防止道德风险。”
银行转型应对利率市场化
银监会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对利率风险、业务转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商业银行的转型,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依靠做大规模、吃利差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银行还需要更多精力投入到中间业务发展中去,贴近市场需求,改进产品设计,规范销售行为,积极为客户提供高附加价值的综合全面服务。”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一财年会上表示。
据王岩岫介绍,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的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对银行盘活存量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中型银行,还有农村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参与,同时小微、个人消费信贷等新型的技术资产可以加入资产证券化,包括汽车金融、消费性金融产品。
此外,银监会还指出,推进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要求政策性银行应提高经营透明度,完善公司治理,进一步划清政策性业务与商业业务边界,研究政策性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普惠金融发展被关注
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如何发展普惠金融成为金融机构以及监管层关注的话题。
“很多机构、很多人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金融服务,甚至是过度的金融服务,但是还有一批人、广大的小企业、广大的草根阶层,甚至是一些弱势群体得不到金融服务,这就违背了金融的本性。”李扬在一财年会上还提出下一步改革的“五缺”中,普惠金融就是其中一缺。
银监会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时表示,健全完善“六项机制”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和专业化服务运营机制,鼓励发展社区银行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经营发展支持,进一步深化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
李扬表示,普惠金融有更大量的工作要做。例如,支持服务地方的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发展小额信贷、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完善金融生态,提供优良服务等,都是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