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是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是近段时期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也随之趋缓。与此同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又急需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将重点放在提高财政增量资金上,就难免要走过度依靠投资、忽视环境保护上马“三高”企业的老路,并且可能催生过度征收税费现象。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开展起到阻碍作用,并影响与妨碍企业发展,损害民众权利与利益。
其实,由于此前财政收入一直增长强劲,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大于财政支出增幅,国库与财政专户沉淀、闲置了巨额资金。而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情形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其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就既可以满足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投入的资金需求,同时又可避免因为单纯依靠提高财政增量资金可能导致出现的经济结构调整受到影响、企业发展与民众利益受到妨碍与损害等不良后果,进而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起到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巨额财政资金沉淀、闲置,不但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还可能导致挤占挪用与“跑冒滴漏”现象出现,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并影响政府与干部形象、妨碍党风廉政建设。而像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要求的,在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的同时,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相对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就既可以起到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的效用,同时又可减少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与“跑冒滴漏”现象出现,减少财政资金浪费,维护政府与干部形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需要看到的是,近些年来,我国国民财富分配一直呈现出向着政府收入倾斜的态势,财政收入增长快速,而民众收入增长缓慢,并由此而影响到分配公平与社会公平的更好实现。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其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领域与环节,加大对于民生改善事业的投入,则有利于扭转此种收入分配不公与社会不公倾向,有利于让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促进国富民强的实现。
由是观之,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实际上是一项触及灵魂的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