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没落的IPO:保荐中介政府企业 四方赌局何时了

2013-06-19 09:07 次阅读

  IPO财务专项检查告一段落,30%的公司中止审查或者撤回,随着抽查的进行,以及后续公司递交材料,绝对数字还可能增加。截至3月底,890家IPO申报企业中,提交了自查报告的有612家,撤回166家,中止审查109家,而主板的中海信托、中小板的力士德工程机械、芜湖恒升重型机床,既未提交自查报告,也未提交终止或中止申请。
  166家企业黯然离去,更多的是面对证监会严格财务审查的无奈之举,另有109家企业则仍处于犹疑观望之中,去留难定。这既可以说是证监会规范信息披露、净化资本市场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企业、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经受的集中检阅。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企业被撤回,是企业自身原因,还是参与企业IPO的相关机构造成的呢?如果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成为监管重点,那么未来中国的证券市场将何去何从?

  缘何折戟IPO
  业绩下滑是公司撤回的一个重要原因。2012年经济环境并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行业整体经营不善,业绩下滑,致使很多拟上市企业净利润等指标无法满足相关规定而终止上市。
  例如,受累于行业整体经营惨淡影响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浚鑫科技,在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及海外市场需求下降背景下,仍于2012年7月披露招股说明书,试图强力突围IPO,扭转企业经营状况。2013年3月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的破产,集中反映了光伏行业的黯淡前景,而此前综合毛利率已呈下降趋势的浚鑫科技,也因未能摆脱这一局面,从而折戟IPO。
  财务核查难度较大、难以如期提交报告也是企业退出的原因之一。农业、餐饮业等行业受到行业特点影响,涉及个人的现金收支较多,难以对业务的真实性进行证明,无法达到财务自查要求。农业企业是业绩稳定性较低、财务规范性相对较差的一类,绿大地、新大地、万福生科,都是涉农的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中自然人比例大,核查困难。
  另外是一些客户分布较为分散或海外业务较多的企业,也因在短期内无法获得相关业务的证明而被迫选择放弃。例如,属于高端餐饮业的净雅食品撤回IPO,除了中央限制公款消费所带来的业绩下滑因素外,餐饮业务现金收入部分的核查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其选择退出。又如苏州华电电气,公司50%的营业收入均需重新检查,由于手续较繁琐,无法在3月31日之前完成检查任务致使公司撤回申请。
  虚增业绩、隐瞒关联交易等问题的存在更是企业知难而退的原因。面对IPO所带来的巨额圈钱诱惑,部分未能符合上市资质的企业选择铤而走险,通过粉饰财务报表、虚增收入等方式来达到成功上市的目的。在本次财务自查中选择终止审查的企业中,不乏此类企业。
  上海丰科生物曾因“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被创业板发审委否决,后再度提交申请,而此次又出现在终止审查名单中。其首次IPO时曾被曝光,2011年招股说明书中显示的控股、参股的4家子公司,仅有1家在从事生产,其余3家均为空壳公司,尚处于筹建期。另外,2011年度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该公司为上海高新技术企业,但其公司员工专科及以下比率达87%,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规定,存在伪高新的嫌疑。除此之外,其对政府补贴的过度依赖也备受关注。
  另外,有IPO闯关失败经历的新疆康地种业曾因主营产品技术能力薄弱、持续盈利不强而被阻在IPO门外。其2011年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具有“科研育种优势”,但却无任何相关专利支撑,而其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均拥有两个以上的相关专利技术。另外,其依赖于代理产品业务的销售模式也广受市场质疑。存在诸多问题的IPO失败企业,时隔1年多后的再次终止审查,很难令人不怀疑导致其退出的真正原因。
  此外,福建安溪铁观音被质疑存在超常业绩增长、隐瞒关联交易等问题;西安未来国际的独立性也遭到市场怀疑。

  四方的赌局
  面对证监会的强力监管和严格财务审查下,之所以企业大规模地撤回,最主要的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另外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地方政府,与IPO企业都是利益直接或间接关联方,没有它们的默默怂恿是根本不行的。
  首先,在IPO公司背后,被誉为利益同盟的保荐机构,在此次财务审查风暴中的表现也备受关注。以撤回15家企业位居榜首的国信证券在业界素有“保荐王”之称,承保的IPO项目共68个,位列各券商之首,其所保荐企业撤回申请数也最多,其较差的保荐声誉似乎注定导致了较高的撤回和终止率。无论受无锡尚德破产影响,首年即宣告亏损的隆基股份,还是被媒体质疑存在关联交易、涉嫌造假上市的勤上光电,均由国信证券保荐上市。
  撤回数排第二的中信建投也深陷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泥潭中。此外,被喻为IPO杀手的光大证券也被推向了财务核查的风口浪尖。
  这些问题企业的保荐机构,不仅被推到了台前而饱受诟病,且受到了证监会的格外监管关注。保荐收入与募集资金结合的方式,易导致拟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形成利益同盟,成功辅导一家公司上市所获得的高额保荐收入,致使众多券商热衷于拓展更多的IPO项目,造成了IPO排队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资质却越来越差的局面。
  其次,会计师事务所被指为问题企业虚假演绎的幕后推手。大规模企业申请的撤回,也使人们更热切地关注事务所的作为。其所审计项目的财务真实性,常常透支着投资者的信任。虽然IPO审计结果与其审计收入并无直接联系,但在“僧多粥少”行业竞争现实与不菲的IPO审计费用的双重诱惑下,一些国内盈利能力较弱的会计师事务所选择通过迎合企业需求、放宽审计标准,甚至帮助拟IPO造假的方式来维持客户关系。
  另外,就是地方政府的浮夸与虚荣也是一大因素。上市公司的数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满足了地方政府利用资本市场引进资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愿望,为此,各地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和支持本地企业的上市。
  在这波财务核查大潮,最终是否能够淘出股市真金,还需要管理者进行更深入的制度层面改革,否则号称史上最严格的财务核查也只是一声“狼来了”而已。比如,对财务造假给予更加严厉的惩罚。其二,IPO财务核查应制度化。其三,借机完善新股发行与退市制度。其三,对IPO的狂热追捧还与退市制度不完善有直接关系。
  惟有这样,未来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可能会少一些赌性,多一些规范和理性,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