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强化对国有资产运营的审计监督

2008-02-15 11:57 次阅读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的审计监督,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完善法制,科学界定审计监督的范围。应以修改审计法为契机,健全完善有关审计制度,在强化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审计监督的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占非控股地位的企业和单位的审计监督。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把有部分国有资产的合资合作企业、国家给予财政补贴或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企业,以及管理、使用和拥有公共财政资金的单位列为审计对象。我国审计机关应借鉴国外的做法,改变只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的模式,把国有资产占非控股地位的企业和单位也作为审计监督的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有效地运营。

  配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设立国资委,是解决国有企业出资者缺位问题、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点。国资委履行股东职责是否到位,是能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政府作为国资委的委托人,有责任和义务依法对其财务收支、资本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机关是国家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应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在相关监督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强化对改制企业运行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权益。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法人治理结构不能规范运作,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由于资产评估不实而造成部分税收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时有发生;养老、失业、医疗三项保险金少缴、欠缴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统筹保险未能有效落实,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等等。审计机关应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改制企业资产运作的审计力度,促进其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同时,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揭露和纠正欠缴、少缴或挤占、挪用职工社会保险金的问题,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

  关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促进资产营运效益的提高。一些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高,导致企业整体资产质量降低,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已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严重障碍。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审计监督,认真揭露虚增利润、隐瞒亏损、弄虚作假以及经营决策失误、投资收益率低下等问题,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产配置。

  关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加强真实性审计。目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经营成果失真、资产计价失真和会计核算失真等。这不仅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而且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审计机关应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审计为基础,认真揭露和纠正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促进企业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状况,对故意造假、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有关责任人给予严肃查处。应加强对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刹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歪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企业效益审计。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切实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的要求,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领导干部监督中的职能作用。通过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加强经济责任评价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认真探索中国特色的企业效益审计之路。效益审计是对企业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是现代审计的主流,从长远看也是我国审计机关的任务之一。

  立足监督,着眼服务,为企业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一方面,紧紧围绕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加强对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宏观政策情况的审计调查,及时摸清情况、发现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同时,从促进依法行政的高度,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侵犯企业合法权益行为的审计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