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统1994812号 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海关统计制度的通知 广东分署,各局、处级海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 为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海关统计的信息、咨询 、监督作用,促进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特对现行的海关统计制度进行修订。现将 修订后的海关统计制度发给你们,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但对海关统计制度第 十六条第(十七)项所述的“保税区进出境货物”列为一种贸易方式统计的实施日期将 另文通知。目前对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暂时仍按现行做法进行统计)。1984年12 月11日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84)署统字第1033号联合通知及附发的海关统 计制度同时废止。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海关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 和完整性,充分发挥海关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海关统计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进出口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组成部分, 是国家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是研究我国对外经济贸 易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重要资料。 第三条 海关统计的任务是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以下简称“进出境”)的 货物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科学、准确地反映对外贸易的运行态势,及时提供统计 信息和咨询服务,实施有效的统计监督,开展国际贸易统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对外经 济贸易的发展。 第四条 海关总署依照本制度统一领导全国海关统计工作。 第五条 各级海关应加强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并充分运用计算 机手段,全面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第二章 海关统计范围 第六条 除本制度另有规定外,凡能引起我国境内物质资源储备增加或减少的进出 口货物,均列入海关统计。 第七条 下列货物、物品不列入海关统计: (一)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 (二)未进出境的转口货物; (三)未进出境,在境内以外汇结算的货物; (四)暂时进出口货物; (五)租赁期一年以下的租赁进出境货物; (六)无代价抵偿的进出口货物; (七)退运货物; (八)中国驻外国和外国驻中国使领馆进出口的公务用品和自用物品; (九)进出境旅客的自用物品(汽车除外); (十)进出境的运输工具在境外添装的燃料、物料、食品以及放弃的废旧物料; (十一)没收的走私物品; (十二)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境货物; (十三)其他。 第八条 对不列入海关统计的货物,必要时可实施单项统计。具体办法由海关总署 另行制定。 第三章 海关统计项目 第九条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品种、数(重)量、价格、国别(地区)、经营单位 、境内目的地、境内货源地、贸易方式、运输方式、关别等项目分别进行统计。 第十条 凡列入海关统计范围的进出口货物,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 品目录》归类统计。 第十一条 进出口货物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规定的计量单位 统计数(重)量。统计的重量一律按净重计算。 第十二条 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 (一)到岸价格包括货价,加上货物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 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和其它劳务费等费用。 (二)离岸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后的运费、保险费和其他费用。 海关统计价格分别以人民币和美元计值。进出境货物的到岸价格或离岸价格以其他 外币计价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发布的人民币基准汇价表的买卖中间价和各种货币 对美元的折算率分别折算成人民币和美元统计。 第十三条 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地)和起运国(地),出口货物统计最终目的国 (地)和运抵国(地)。 (一)原产国指进口货物的生产、开采或加工制造的国家。对经过几个国家加工制 造的进口货物,以最后一个对货物进行经济上可以视为实质性加工的国家作为该货物的 原产国。进口货物的原产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原产地的有关规定 予以确定。 (二)起运国指把货物起始发出直接运抵、或在运输中转国未发生任何商业性交易 的情况下运抵中国的国家。 (三)最终目的国指出口货物已知的消费、使用或进一步加工制造的国家。最终目 的国不能确定时,按货物出口时尽可能预知的最后运往国统计。 (四)运抵国指出口货物直接运抵、或在运输中转国未发生任何商业性交易的情况 下最后运抵的国家。 海关统计的国别(地区)按下列顺序分组: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 、大洋洲。 第十四条 本制度所称经营单位,是指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一)经营单位按企业报关注册登记地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省辖市(地区、省直辖行政单位);经济特区等特定地区。 (二)经营单位按企业经济类型分为:国有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其他。 凡在海关注册登记、有权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注册地海关应分别为其设置经营 单位代码。 第十五条 海关统计的境内目的地指进口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消费、使 用地或最终运抵地。 海关统计的境内货源地指出口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产地或原始发货地。 第十六条 进出口货物的贸易方式,以海关监管方式为基础,分为: (一)一般贸易; (二)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 (三)华侨、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捐赠的物资; (四)补偿贸易; (五)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六)进料加工贸易; (七)寄售、代销贸易 (八)边境小额贸易; (九)来料加工装配进口的设备; (十)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 (十一)租赁贸易; (十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 (十三)出料加工贸易; (十四)易货贸易; (十五)免税外汇商品; (十六)保税区进出境货物; (十七)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十八)其他。 第十七条 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方式分为: (一)江海运输; (二)铁路运输; (三)汽车运输; (四)空运; (五)邮运; (六)其他(指人扛、牲畜驮运、管道运输、输电网等)。 第十八条 进出口货物由办理验放手续的海关进行统计。 第十九条 进出口货物按海关放行的日期进行统计。海关月度和年度统计数据按公 历月和公历年汇总编制。 第四章 海关统计的原始资料 第二十条 海关统计的原始资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中 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或经海关核发的其他申报单证。 第二十一条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以下统 称报关人),是提供海关统计原始凭证的义务人。 第二十二条 报关人申报后,在海关决定查验前发现填报错误而需要更改申报单证 的,须经海关审核同意后,办理更改手续。 第二十三条 海关统计部门发现申报内容填报不清或有疑点提出查询时,报关人应 即查明情况,作出答复。 第二十四条 报关人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向 海关如实申报。 报关人对进出口货物申报不实,影响海关统计准确性的,海关可依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第(五)项的规定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 海关统计资料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海关统计机构是海关统计资料的管理部门。全国海关统计资料由海关 总署统计机构管理;地方海关统计资料由各地海关统计机构管理。 第二十六条 海关统计机构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海关统计信息资源。除属于国家秘密 的外,应及时向社会提供海关统计信息,定期出版海关统计刊物,实行统计信息社会化。 第二十七条 海关统计机构应对海关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第六章 海关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二十八条 海关总署设立综合统计司。 综合统计司的基本职责是:研究制订海关统计制度、海关统计商品目录;负责海关 统计资料的审核汇总、加工整理,统一管理和发布统计资料;监督、指导各地海关统计 工作;开展统计分析和统计咨询服务,出版发行统计刊物;研究贸易统计的国际标准, 负责海关统计业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九条 各地海关应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相应设立统计机构或专职统计人员 ,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各地海关统计机构的基本职责是:负责统计原始资料的收集、审核、汇总和上报; 编制本地区海关统计,开展统计分析和统计咨询服务;管理和发布本地区海关统计资料。 第三十条 海关统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 法》的规定享有以下权力: (一)要求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依照海关规定,如实填报进、 出口货物报关单及其他申报单证; (二)对填报不符合本制度要求的报关单或其他申报单证,可以不予接受; (三)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四)揭发和检举违反国家政策和法令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由海关总署会同国家统计局制定,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 行。 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