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1986年10月3日 冀政[1986]108号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第四十三条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的纳税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纳税人),以及有代征、代 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代征人),必须遵守《条例》和本实施办 法,服从和接受税务机关的管理与监督检查,履行纳税义务和代征、代扣、代缴税款 义务。 第三条 凡从事长期流动经营或季节性经营的纳税人,均应在纳税行为发生前向 当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由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或临时税务登记卡。 税务登记证(卡),只准领用单位和个人使用,不准转借、转让、涂改、买卖、 如有遗失,应及时报告税务机关。 税务登记证(卡)实行定期验证、换证制度。具体验证、换证时间,由省税务局 确定。 第四条 纳税人所属跨地、市、县、区、乡的非独立经济核算的分支机构,自设 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册登记或税务登记。 第五条 办理纳税鉴定后,其纳税人的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等纳税 鉴定项目以及代征人的代征、代扣、代缴税款项目发生变化时,应在变化后的十五日 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修订纳税鉴定书和代征、代扣、代缴税款证书。 第六条 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内容、时间和缴纳税款期限,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由 市、县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规和纳税人、代征人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第七条 经税务机关批准给予减税、免税照顾的纳税人,在减免税期间,仍应如 期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 第八条 纳税人必须按照规定建立帐簿,做到如实记载、凭证齐全、按期结帐, 安整地保存帐册、凭证和有关纳税资料。保存期限,应按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税务机 关的规定执行。个体纳税人确无建帐能力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县(市)税务机 关批准,可暂缓建帐,但必须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保存有关纳税资料。 第九条 个体工商业户的财务会计管理,暂按税务机关制定的办法执行。 第十条 纳税单位必须有办税人员,其基本职责是:办理纳税申报和有关纳税事 项;反映纳税情况和意见;贯彻执行税收政策、法令和征收管理的规定。办税人员变 更时,应及时通知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一条 发票由税务机关统一管理。承印和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税 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 铁路、交通、邮政、电讯、金融等单位的业务活动涉及到纳税人偷、 漏税行为时,税务机关有权对其业务往来进行核查,有关单位必须如实提供资料。税 务人员进行核查时,应出示税务证件,并负责保密。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出租、出借、转让在银、信用社开立的帐户。 因借用帐户造成纳税人偷漏税时,要限期由出借帐户的单位负责追缴或代为补缴税款。 第十四条 县级和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经地、市税务局 批准,可参加在车站、码头、机场以及交通要道等处设置的联合检查站(组)。在未 设联合检查站(组)的地方,如确有必要,经省税务局批准,可单独设置税务检查站, 执行税收稽查任务。 第十五条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按偷税处理: (一)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帐凭证。 (二)瞒报应税项目和收入。 (三)为了逃避纳税,隐匿生产、经营情况,转移收入和利润。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按抗税处理: (一)拒不执行税收法规,拒不缴纳税款。 (二)拒绝提供纳税资料,抗拒税收检查。 (三)以各种借口拒不执行税务机关发出的纳税通知。 (四)拒不缴纳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规课处的滞纳金和罚款。 第十六条 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偷税、抗税数额大或手段恶劣、情节严重已构 成犯罪的,由县级和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纳税人违反本实施办法第三、四、五、七、八、十一条规定之一者, 税务机关应区别情况,对纳税人予以批评教育或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税务机关对本实施办法负有监督检查责任。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实施办法自《条例》实施之日起施行。以前我省有关税收征收管理 方面的规定同《条例》和本实施办法相抵触者,以《条例》和本实施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