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9日(北京时间),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降至1.75%至2.0%。这是今年8月1日以来,美联储第二次下调基准利率。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预计美联储还有继续降息的可能。虽然美联储主席和委员表示没有必要进一步降息,但从这两次降息来看,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很大挑战。如果美国的经济数据或者来自美国总统与市场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不排除美联储还会进一步降息。而从美国当前经济与资本周期来看,这种概率越来越大。
此前,市场有观点认为,我国央行存在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可能。但是,从昨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却是“按兵不动”。9月19日,央行开展1200亿元7天逆回购和5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2.55%和2.7%不变,未跟随美联储降息。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1700亿元流动性净投放。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在海外一片降息潮下,中国央行仍然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政策定力,不跟随美联储降息。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仍然在货币数量宽松和财政积极发力的组合下稳经济和就业。而在前期全面降准和LPR利率机制改革推进后,降息政策仍然在观望中,坚持以改革的方式降成本,维持流动性水平的合理充裕,暂时不愿意动用更大力度的价格工具。
苏宁金融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美联储降息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尽管降低实际利率是政策层一直强调的目标,但这一目标是长期的。短期内,降息的必要性似乎不是非常大。当前新LPR机制仅实施了一个月,尚未完全成熟,且其应用还未得到广泛落实。其次,在短期内,降准之后很快降息,容易引起宽松的预期叠加,使得市场对降息的依赖性加强,进而破坏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美联储连续降息推动新一轮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深化的背景下,外部平衡因素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进一步减弱,未来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为结合LPR改革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年内央行有可能启动MLF利率下调,并再实施1次普遍降准。此外,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会持续发力,定向降准、TMLF、再贷款再贴现等的操作力度将继续加大,主要目标是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提供“定向滴灌”。
“随着利率市场化任务的逐步完成,尽管在房贷领域会维持官方的强力调控,但LPR定价将日趋市场化,央行的主要任务将逐步回归对MLF等政策利率的调控。日前MLF利率不变,体现了央行的定力,”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综合来看,年内进行一次MLF利率调降的概率是较大的,而LPR也将随之进行边际上的向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