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商汤科技获得10亿美元巨额融资之后,近日另一家头部企业旷视科技也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目前D轮总融资额达约7.5亿美元。有股权投资机构人士分析,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在行业进一步发展,投资趋于理性的背景下,预计人工智能股权投资将会更注重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加速人工智能在各个细分行业领域应用落地。
融资金额仍持续增加
据介绍,旷视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金融、商业、安防等领域。参与此次旷视科技融资的各方来看,不乏知名投资机构,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
对于此次融资,旷视科技方面称,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加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
旷视科技只是我国人工智能大发展的一个缩影。整体看,今年4月,乌镇智库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下称“乌镇智库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共计15916家(已剔除倒闭公司),其中,中国3341家,占比超20%。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达157.54亿美元,占亚洲人工智能企业融资93.09%,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数额的46.94%。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262次,平均每笔融资6013.08万美元。
近日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1季度VC/PE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尽管一季度创投投资节奏整体放缓,但人工智能领域仍然是投资热门,期间共有融资案例66起,融资规模21.02亿美元,单笔规模3186万美元;私募股权投资方面,期间共有融资案例7起,融资规模10.93亿美元,单笔规模1.56亿美元。
就行业融资结构看,乌镇智库报告指出,虽然人工智能新增企业数量近两年已逐渐下滑,但融资金额仍持续增加。尤其是A轮及以上轮次,融资额大幅增长的同时,占当年度总融资额之比也持续增加。这表明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投资正向A轮及以上现有企业倾斜,新创公司获得种子轮或天使轮的难度越来越高。
AI创业热潮趋于理性
在上海德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刘万清看来,人工智能势不可挡,正在快速发展和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提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图像增强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智能音箱、人脸识别解锁支付、智能助理、机器客服等都已经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需要和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场景相结合才能获得有效的应用,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记者了解到,不少侧重应用领域的人工智能项目频获融资。智能客服机器人公司成都晓多科技近日宣布,获得由祥峰投资领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据介绍,该公司致力于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客服行业效率,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产品“智能客服机器人”,帮助用户降低客服人力成本。此外,4月以来,电话机器人服务商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的深圳科亚医疗等企业也纷纷获得融资。
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溢出效应日益显现,各类应用生态正在形成。看好人工智能在金融、制造、医疗、交通、家居、安防、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在5月9日举行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司副司长梅建平表示,科技部正在着力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经济、产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
总体上,乌镇智库报告表示,全球人工智能公司的创业热潮正在逐渐趋于理性,未来AI企业的发展将趋向于建立在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市场也将会越来越注重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落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