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20峰会的消息,中国已全面加入G20框架下国际反避税大行动。这意味着中国通过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提升反避税水平,力堵跨国公司的避税通道。
反避税与避税,实际上是一场各国税务部门与跨国公司的“猫鼠”博弈,记者将从 “中国反避税第一大案”说起,揭秘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1 第一大案空有GDP却不见税收
M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企业,在世界五百强的排名长期名列前茅,总部设在美国。虽然M公司实力强大,但令人蹊跷的是,它在中国的子公司自设立以来几乎没有什么盈利。调查发现,这家公司累计亏损巨大,并不是因为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差,而是因为利润的一半以上都要支付给美国母公司,作为提供研发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特许经营费用。
在进行了大量论证后,我国税务部门指出其不合理性,并最终获得了美方的承认。最终,M公司的中国子公司补税及利息共计8.4亿元。该案件因数额巨大、影响巨大,被称为“中国反避税第一大案”。
税务专家说,这一案件揭示出跨国公司避税的惯用手法—转移利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有GDP,税收不见了”。
2 “鼠”逃“猫”捉—花样百出的违规避税手法
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之下,近些年,一些跨国公司违规避税手段可谓花样百出,不断出新,上演一场场“鼠”逃“猫”捉的大戏。那么,还有哪些翻新的手段值得警惕呢?
—利用避税港,向境外转让股权等方式避税。
—借集团业务重组避税。
此外,一些更隐蔽、更专业的避税手段也经常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如“资本弱化”,即以股东借款形式代替资本输入从而让子公司产生更多利息费用作税前扣除,降低税负。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的本土企业,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的过程中,与避税港的联系都日益密切,所遇到的税收挑战也越来越大。
普华永道中国税收政策服务组合伙人梅杞成说,与众所熟知的偷漏税等违法手段相比,避税行为最显著特征就是利用税法漏洞或特别优惠政策,故意做出与正常商业经营不一致的安排,从而在税收上获利。避税往往采用合法或不直接违法形式,因此识别相对困难,打击难度非常大。
3 “猫鼠”博弈—多举措扎紧反避税篱笆
反避税与避税,实际上是一场各国税务部门与跨国公司的“猫鼠”博弈。如今,在全球反避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中国全面加入全球反避税行动,必将对推进反避税产生积极影响。
事实上,中国在反避税上已经主动出击。
近些年,税务总局还初步构建了反避税防控体系,成功阻止了欧美经济危机中外国母公司向中国子公司的损失转移。另外,税务总局正在研究开发跨国公司利润指标监控体系,全面跟踪和监控在华跨国公司利润水平变化情况,为保护中国税基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反避税一些法律规章的操作性、监控水平以及人才素质等方面尚面临诸多挑战,而借助加入国际反避税行动,中国可以主动出击,尽快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大大提升反避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