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走近中国式 CFO 央企总会计师调查

2014-11-13 09:40 次阅读

   央企总会计师群像
  央企总会计师与其他高管一样,属于行政领导。但是,相比之下,总会计师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在央企总会计师制度出台之前,大部分央企并没有设置这一职位。

  招聘最多的高管职位
  2003年初,国资委成立伊始,按照中央新精神的要求,开始探索用新的监管模式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当年9月,国资委开展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央企高管人员的工作。这是国资委对市场化职业经理人选拔的第一次正式尝试。

  新成立的国资委,着力于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管好人,二是管好账。而在当时,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央企设置了总会计师职位。所以,总会计师海选被提上日程。通过“公开赛马”的形式,国资委在全球范围内,为中国联通等6家央企选聘了7位高管人才,其中就有2名总会计师。

  接下来的两年,是海选总会计师的高峰时期。2004年,包括蒋占华在内的12人履新央企总会计师一职;2005年,13名海选人才成功获聘总会计师,创下历史新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姜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会计师解国光等,都是在这一年任职央企总会计师的。

  到2006年国资委正式颁布《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时,国资委已经为央企选聘了27位总会计师。

  2003年到2010年,全球招聘共有10643人报名,中组部和国资委共为央企选拔了138位高管和高层次科研管理人才。其中,总会计师职位占据48席,创下公开招聘数量之最。通过这些年的招考,大部分央企配置了总会计师。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蒋占华认为,公开招聘总会计师影响深远。央企的总会计师,不仅仅是专业职务,更主要的是行政职务。将会计纳入中央企业高管序列,解决了财会人员没位子的问题。旧社会讲“一个算盘一支笔,当个会计没出息”,现在不一样了,会计人员不再是账房先生,而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领导人。

  在国外,企业评价就评价两个人:一个是CEO,另一个是CFO。我国国务院监事会对企业负责人的专题评价也只有三个人,法人代表、党委书记和总会计师,做法开始与国际趋同。通过招聘产生的总会计师,得到了企业和社会认可,业界人士比较踊跃参与,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硕士以上学历占七成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总会计师蒋占华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总会计师李劲松都是拥有博士头衔的总会计师,是央企总会计师高学历的典型代表。但事实上,学历只是一个方面,他们更大的价值在于将多面才能运用到具体的财务管理上。

  十几年以前,国外的CFO一般要求具有会计专业学历和实务经验背景。现在,由于CFO职责的扩展,CFO不再仅仅编写财务报告,更重要的是参与战略决策,因此对于CFO在会计资格方面的要求已大大降低,更加强调管理专业背景。在《财富》500强企业中,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CFO只占20%,而35%的CFO是MBA毕业。

  专家普遍认为,央企总会计师不仅要谙熟财务,而且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要对企业运营、市场分析、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法律事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非财务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有深入的了解。

  更多业内人士把总会计师看作一个管理职务,不仅要熟悉业务,而且要有管理才能。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赵寿森就曾撰文称:“在招聘财务人员的时候,要注重财务人员善不善于思考的问题。因为财务工作不是简单的算账,管理越来越重要。信息化后,核算的工作量越来越少,管理的成分越来越多。管理是需要动脑筋的,在财务人员使用上要注重善于思考的人。”曾有人这样总结: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一定能胜任总会计师工作,而一位称职的总会计师必定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管理专家。

  《国企》记者统计了113家央企总会计师的公开履历。其中,神华集团、东风汽车等少数央企没有设立总会计师一职;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已整体上市的一些央企,根据上市公司要求,设立了财务总监职务,履行相应的职责。

  已经设置总会计师职位的央企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总会计师占70%以上。他们多为科班出身,长期在企业工作,具有比较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财务岗位上取得过不菲的成绩。

  比如,现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罗乾宜,是管理学博士,过去一直在军工企业的基层历练。2006年,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央企高管招聘中脱颖而出,竞聘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职位。

  既有管理学领域的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多年实践经验,还有从事企业行政管理的丰富经验,让罗乾宜对集团公司的财务运作与管理如鱼得水。竞聘成功以来,他带领团队一道创新管理思路,不断推出新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使得集团公司效益快速发展。

  像罗乾宜这样的多面手还有很多。一方面,央企的特殊性和招聘的高门槛本身就要求高管具备较高素质;另一方面,处在总会计师岗位上,紧张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也不断敦促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同样具有博士文凭的徐若钢担任中国钢研总会计师已近8年。如今,中国钢研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的高永岗对总会计师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现代CFO要具备三点特征:专业性、独立性和融合力。在他任职总会计师的那几年,大唐电信(600198,股吧)集团一直在快车道上行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吴孟飞,拥有华东石油学院硕士学位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BA学位。他参与过中海油旗下3个境外上市公司IPO的组织工作,曾被《Institutional Investor》评为亚洲石油及天然气工业最佳首席财务官。

  此外,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孟振平、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杨亚等都是具有双硕士学位的总会计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行政任命的党管干部
  2014年1月,中石油迎来了一位“空降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刘跃珍,履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彼时,距离中石油前任总会计师温青山被查还不满一个月。

  2006年11月,刘跃珍通过国资委组织的公开招聘,进入航天科工担任总会计师一职,仅一年时间就升任航天科工党组成员。此次“空降”中石油,刘跃珍成为典型的委派高管。这种委派,在央企并不鲜见。

  央企总会计师制度设立后,除了公开招聘外,部分总会计师由央企原来分管财务的副总兼任或转任。他们多为行政任命,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任居多。如53家副部级央企的总会计师,多为党组成员或党委常委。

  还有一些党组成员兼任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孟振平、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吴安迪、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滕铁骑等,均为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其中,孟振平是唯一的第一副总经理兼任总会计师。

  公开资料显示,十大军工央企的总会计师多有从政经历。如,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李季泽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刘满堂,都曾在审计署任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顾惠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张登洲,也都有过在国家部委工作的经历。

  国务院国资委专职监事、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保民认为,由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任的总会计师,既是企业的主要行政领导人,又是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角色的重要性,让总会计师的履职相对顺畅。

  特写篇
  看他们如何华丽转身

  始于2003年的央企全球招聘曾轰动一时。“精英选手”们经历激烈角逐,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履新央企。他们都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较好的综合素质,过人的业务能力。其中,新鲜出炉的总会计师们备受瞩目。履职以来,他们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适应了央企的工作环境,真正实现了华丽转身。

  蒋占华:从“考生”到“考官”
  蒋占华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最早一批参加央企全球招聘的“考生”,后来又成了给其他“考生”出题的“考官”。

  在履职央企总会计师前,蒋占华有着颇为传奇的财务和管理履历。不到而立之年,他就成为一家研究院的财务处长,让一家濒临倒闭的转制科研院所起死回生,还经营得风生水起。他是建材系统最早被提拔为副院长的司局级干部,还是最年轻的高新技术企业总经理。

  2004年,事业顺风顺水的蒋占华看到了国资委的招聘信息,偷偷地报了名。“履职中材时,收到的是带国徽的任命书。这次报名,是希望再收到一张带国徽的任命书。”蒋占华对记者笑言。这一年,蒋占华凭借丰富的阅历和突出的才能,在国内外2000多名具有高管资格的考生中,经过层层考评和国内外媒体公示,被任命为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08年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组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蒋占华至今还记得中材同事们给他欢送的场景。“我对领导说,从建材系统跨到煤炭行业,不知道前路如何。如果做得不好,还希望回到中材来。领导当时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希望你回来,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这给了蒋占华很大的鼓舞,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了他的能力。在蒋占华任职的这三年中,中煤国际工程集团的经济效益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随后不久,蒋占华升任集团党委常委,成为真正的班子成员。

  任职总会计师后,由于表现突出,蒋占华受国姿委公开招聘办和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评中心的委托,参加了接下来几年国资委公开招聘央企高管的命题工作。签保密协议,与外界隔离一个多月,高质量地完成了职位访谈、笔试和面试的命题任务……这样的经历,大概是蒋占华一生都难忘且极具荣誉感的经历。

  李劲松:从总法律顾问到总会计师
  法学博士李劲松,经历了两次角色转换。他是首批通过全球招聘进入央企的总法律顾问,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从总法律顾问调任总会计师的央企高管。

  2006年,当首批央企总法律顾问公开招聘工作启动时,李劲松刚从伦敦经济学院做访问学者归来。彼时的他拥有法学博士、MBA学位、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和12年的央企工作经历。

  凭借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多年的央企阅历,李劲松从近9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功竞得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一职。在这一届的总法律顾问中,李劲松是最特殊的一位。因为有深厚的财务专业功底,进入央企后,李劲松牵头主管法律、审计、内控、全面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并建立了全面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今年初,响应国资委交流任职的号召,李劲松履新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总会计师一职。虽然这是一个新的岗位,但是李劲松显然游刃有余。丰富的财务阅历,让他对这家研究院的总会计师职责有着清晰的认识。一方面,作为班子成员,着眼于宏观战略,做好分管的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作为财务负责人,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战略、资源、风险、效率,一个都不能少。”李劲松坦言,在这样一个转制院所任职,虽然职务特殊,但他仍然对这项工作充满信心。

  徐若钢:从技术起家的总会计师
  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的徐若钢是纯粹意义上的技术起家:主攻的专业是炼钢,顺理成章地分配到了首钢总公司。1985年,他又被调入同属冶金系统的钢铁研究总院工作,先后晋升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步一个台阶。徐若钢本应沿着这条轨道继续他的科研坦途,但他对管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管理上的独到见地。

  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上级的伯乐相马,也源于他对管理的执着,他从科研岗位调整到管理部门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企划部主任,直到任院长助理。从事的工作从综合管理、计划管理到经营管理,多多少少也跟财务有点关系。在此期间,他又主动充电,到清华深造了工程管理硕士。

  与总会计师结缘,是2006年。彼时,国资委要求每个中央企业都配置总会计师。此时的徐若钢,刚刚结束两年的重庆挂职锻炼工作,临危受命,也是众望所归,担任了中国钢研的总会计师。“当时感到压力挺大,责任更大,因为总会计师这个岗位太重要。我们学工的做科研是内行,半路出家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徐若钢坦言。

  苏敏:从地方国企到央企
  苏敏进入中国海运之前,在安徽一家国企担任总会计师。2010年,得知全球招聘的消息,苏敏毅然报了名。苏敏告诉记者,参加招聘是希望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一次全面检测,了解自己与其他应聘者之间的差距,并向他们学习。

  这一年,公开招聘央企高管的总数量、职位的分量均为历年之最,对应聘者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参与应聘的人员之多、竞争之激烈程度均高于以往。

  “参加此次招聘前,我不是中国海运员工,也不是其他央企员工。作为地方国企的财务负责人,对招聘单位、组织者都不认识。我能成功应聘到中海集团的总会计师职位,也充分说明此次招聘过程是客观、公正、透明、规范的。”苏敏如此评价。

  张沛军:从“三无人员”到“年度人物”
  《国企》记者致电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时,工作人员告知,总会计师张沛军已赴地方挂职。挂职,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很显然,张沛军已经适应了央企特有的体制环境。

  几年前,参加全球招聘的张沛军,创造了几项纪录:他是那年通过全球海选入职央企的最年轻的高管,也是唯一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并成功获聘总会计师的高管,曾在全球顶尖四大会计事务所中的两家任职。他曾笑言自己当初就是个“三无人员”,“没有国内工作经验,没有国企工作经验,没有党员身份”。而这些在央企高管行列中是很少见的。

  2011年4月6日,经网民4830万份投票和49位评审专家审核,在北京举办的“2010中国CFO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第七届中国CFO高峰论坛”上,张沛军荣获“2010中国CFO年度人物”称号。

  那些年,他们都曾海选
  最早一批通过海选进入央企的总会计师,任职至今已经十年了。按照央企高管的成长轨迹,他们大部分已经晋升。

  有的晋升为委管干部,即党组成员或党委委员。如,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总会计师孙湧涛、中国海运总会计师苏敏、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罗乾宜,现在已经是党委常委或党组成员了。

  有的总会计师所在央企已经被并购或重新组建,他们成为新集团的总会计师或同时进入委管干部行列。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于2011年划归新组建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二级单位。曾获聘工程顾问集团总会计师的陈关中,如今已是中国能建的总会计师。

  蒋占华当年任职于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08年,该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组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如今,总会计师蒋占华已位列中煤科工集团党委常委。

  还有的人则升任上市公司其他高管职务。如,赵寿森进入中国航油之前,任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在2005年国资委全球海选中,他被选聘为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后的首任总会计师。2006年3月,他被委任为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后被任命为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副主席、提名委员会副主席和薪酬委员会副主席、副董事长。

  还有2004年成为中国北车总会计师的高志,四年后就升任集团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大唐电信集团的高永岗,如今已是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执行董事。

  调任其他央企是海选总会计师的另一种归宿。

  2005年,有着博士头衔的孙航考入中谷粮油集团公司。2006年,中谷粮油集团公司与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重组。2007年4月,孙航调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彼时,中国化工集团的前任总会计师林太平,也是通过2004年全球招聘履职的。

  透视篇
  冰上的舞者
  央企掀起反腐风暴以来,除了那些落马的企业一把手外,处于风暴眼的首推总会计师。2013年12月,中石油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温青山被传协助调查,或涉包括前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等的高层腐败案。央企总会计师首次引起舆论关注。

  今年,两起中石油子公司的反腐事件又与总会计师有关。3月初,有消息称,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重庆销售分公司总会计师李建华被检察院办案人员从办公室带走。不久,甘肃省纪委监察厅网站“甘肃廉政网”发布消息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原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杨国玲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已是中石油系统第三位被调查的总会计师。

  “石油窝案的发生,反映了总会计师职业的风险和压力。”李保民对《国企》记者表示。

  工作如履薄冰
  《国企》记者致电蒋占华时,他一直出差在外。为了采访蒋占华,记者等待了三个月时间。这个身兼行政领导和央企首席财务官职责的人,时常处于忙碌状态。

  其实,这并不是蒋占华独有的状态。忙碌、高压,是央企总会计师普遍的工作现状。这源于央企对总会计师岗位的专业性要求。

  2006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布实施《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首次对央企总会计师职位的设立和履职做出明确要求。现代总会计师制度中,总会计师的职责包括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方面,基本上还局限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以传统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收支、筹资与投资等为主,没有资本运营、价值管理、风险管控、信息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方面的职责。这与当今经济发展对企业总会计师的要求已经有了相当差距。

  “国资委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是与时俱进的。”李保民向《国企》记者解释,“传统的财务工作更多的是会计。但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延伸,财务工作越来越偏重于管理。这对央企总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保民认为,在行使对企业一系列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职能时,央企总会计师除了必须具备财务预算、成本控制、筹措资金、财务预警、内控建设、税务筹划等基本能力外,还应该具备法律知识和管理才能。多任务、高标准、严要求,央企总会计师的职业压力不言自明。

  除了岗位的专业性要求外,各个行业的总会计师应对的挑战也不尽相同。“作为国有大型航运企业集团的总会计师,我感觉责任和压力都很重大,可以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来形容。”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苏敏对《国企》记者坦言。

  苏敏认为,总会计师作为财务会计方面的专家,在财务战略、财务控制、投融资管理、业绩管理、成本管控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承担着关键角色。总会计师不但要进行价值管理,还得积极通过资本运营和资源配置等方式参与价值创造。

  受经济贸易低速和供求矛盾加剧等影响,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目前,航运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BDI指数今年7月跌破800点,大多数航运企业效益水平持续大幅下滑。同时,外部环境也发生了不利变化,信用违约等风险不断发生,“黑天鹅”事件不断出现。苏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新常态下,总会计师及其团队如何在加强成本管控、推进产融结合、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及财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保持集团整体盈利做出贡献,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之一。”苏敏告诉记者。

  苏敏认为,在企业里,总会计师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制度设计、权责利的匹配,但也与其水平、能力以及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事项的智慧有很大关系。所以,这对总会计师本人的水平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涉及外债风险、资金风险、投资风险、金融及衍生品业务等重要业务活动和关键业务环节,总会计师应带领其团队主动进行风险评估诊断,从风险的影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和改进管理的迫切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徐若钢亦将总会计师视为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使命不断深化,对总会计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过去事业单位的院长办公室主任转型为科技型央企的总会计师,徐若钢一面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一面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以适应这一岗位的压力。

  徐若钢告诉《国企》记者,钢研组建上市公司安泰科技(000969,股吧)时,他负责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时间短、要求高、压力大。事实证明,总会计师不仅必须是复合型人才,而且需要优秀的协调沟通能力。

  责任大,权力小
  今年6月,一场审计风暴降临央企。审计署对央企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中,中石油、华润等11家央企赫然在列。少计利润、违规经营、滥发福利、盲目投资、违规招投标等一系列财务问题触目惊心。

  作为财务负责人,各央企的总会计师们压力倍增。此次关于央企总会计师的调查中,《国企》记者联系了数十家央企的总会计师,但多数总会计师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一家煤炭央企的总会计师说:“今年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煤炭行业持续低迷,我们的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不太适合在此时接受采访。”另一家能源央企的总会计师则坦言:“国资委巡视组正在我们这里开展巡视工作呢,实在是无暇顾及采访的事。”还有的央企总会计师直接沉默以对。

  对此,某基建央企一位不愿具名的总会计师对《国企》记者解释:“一方面,总会计师这个职业习惯了面对数字和数据,一般不喜欢张扬。另一方面,总会计师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和经营核心机密,不能随意发言,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总会计师更不多言,因为有信息披露制度的制约。”

  央企总会计师在承受如此重大压力的同时也感到很无奈,因为很多财务问题并非总会计师一己之力所能解决。曾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大唐电信集团任职总会计师、现任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高永岗认为:“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充满挑战,需要把各种力量结合起来,单独依靠财务自己投资、监控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涉及所有职能部门。”

  但在《国企》记者的调查中,多数央企总会计师的权利和责任常常出现不对等的尴尬。责任重大、权利有限,是总会计师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按照国资委的想法,企业应当赋予总会计师有效履行职责的相应工作权限,具体包括: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参与权,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权,财会人员配备的人事建议权,以及企业大额资金支出联签权。

  但是,《办法》赋予的权利并未落到实处。以联签权为例。所谓联签权,指的是企业按规定对大额资金使用,应当建立由总会计师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联签制度;对于应当实施联签的资金,未经总会计师签字或者授权,财会人员不得支出。但据《国企》记者了解,各企业的落实状况不尽相同。例如,部分央企对大额资金的界定不清晰,联签制度未完全落到实处。

  苏敏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总会计师的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工作内容多、杂,工作难度大,面临工作内容条、块的重叠与冲突。在涉及某些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策问题上,只拥有建议权的总会计师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声音和压力。在维护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需要面对各种矛盾。例如,如何协调各业务板块之间的矛盾、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和效率等,是总会计师面临的难题。

  蒋占华亦认为,总会计师承担了较大责任,但国资委在董事会组织建设中明确规定“总会计师原则上不担任董事”。这不利于总会计师的履职。

  “这与央企的治理结构不合理有关。”国企改革专家安林一语中的,“相当一部分总会计师未能进入央企领导班子经营决策层面,只是居于领导班子决策之外的执行层面。即便是进入企业领导班子的总会计师,不少人也只在排名中居于末位。这就造成了总会计师权责不对等的问题,总会计师没有足够的决策权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双重身份难题
  目前,央企总会计师的来源主要是三种。一是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央企任职。二是在央企总会计师制度出台之前,已经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或其他财务部门高管等,直接兼任或转任总会计师。三是已经设置属于企业高管层的财务总监、首席财务官等类似职位的企业,不再另行设置总会计师职位,但明确指定其履行总会计师工作职责。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任职的总会计师,都需要经过国资委的考核,由国资委聘任,才能到企业正式履职。

  徐若钢认为,总会计师的职位本身就存在一定矛盾性。委派至企业的人,可以较好地起到监督作用,但是不一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利于开展具体工作。企业内部的总会计师,虽然履职顺畅,但是会存在同体监督难题。

  苏敏也告诉《国企》记者,根据现行的《总会计师条例》,总会计师是公司的行政领导成员,是为内部单位服务的。而国资委作为央企的出资人,要求总会计师代表出资人履行相关职责,总会计师就又属于外部监督范畴。

  安林进一步解释说,央企总会计师由国资委聘任,代表出资人履行职责,并向国资委述职。但是,作为企业的一员,总会计师又受“一把手”管理。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虽然总会计师认为自己有责任代表出资人履行对央企进行财务监督的职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中很难发挥出监督作用,常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无论委派、交流、招聘还是企业内部土生土长的总会计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监管难题。既承担监督的职责,又受到监督对象的管理,双重身份使总会计师与“一把手”的关系十分微妙。

  李保民认为,总会计师在企业的时间久了,对“一把手”很容易产生一定依赖性。由于中国特殊的人情因素,在制度界定不清晰的时候,为了不得罪人,有的总会计师会选择做“老好人”。

  曾有人对此类问题做过一项调查:当“一把手”授意总会计师做“技术处理”时,总会计师是否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保持独立性,公正地对待各利益关系人。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人认为应该按照领导的意愿进行“技术处理”。

  “虽然这并不是在央企展开的调查,却反映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人情因素、职业压力下,总会计师很有可能坚持不了独立的原则。”有专家认为,总会计师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了如指掌,最有发言权。但是,当真实的财务信息和“一把手”以及总会计师本人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使总会计师陷入两难境地。此时,要么坚持原则,要么保持沉默。但是,当企业在以上方面出现问题时,最终被“打板子”的往往是总会计师。

  “干好了进医院,干不好进法院,稍不留神就进检察院。坚持原则说你不称职,不坚持原则你更不称职。做会计难,做一名称职的会计更难,做总会计师是难上加难,做一个既坚持原则又能被一把手重用的总会计师比登天还难。”一位要求匿名的总会计师如此吐槽。

  履职困境怎破
  既然央企的总会计师们面临如此大的职业压力、如此尴尬的履职困境,那么,如何保障他们顺利履职?

  苏敏认为,在企业里,总会计师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制度设计、权责利的匹配。应当看到,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改变,《总会计师条例》和《办法》中的某些内容和规定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到了应该修改和完善的时候,比如关于内部服务与外部监督的矛盾问题等。

  所以,她建议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央企董事会建设等要求,尽快完善《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职责权限等进行明确和规范。具体来说,应该从总会计师的选聘、激励、评价和监督等方面入手。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的客观要求,改革现行的总会计师人事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安林建议,应该借鉴国外企业首席财务官(CFO)制度,实行总会计师职业市场化,即从过去由中组部、国资委等部门任免的形式逐步过渡到通过市场机制选聘总会计师,或由组织部门通过市场机制与人事考查相结合的办法提出选聘建议。

  至于谁来选聘,安林也有比较全面的想法。“可以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有一定资质和条件从事总会计师职业资质水平认定的中介服务机构协助进行选聘。”尽管央企已经尝试了市场化的选聘道路,但是完全市场化仍然任重道远。如,现有的薪酬体系与市场化机制并不匹配。

  蒋占华认为,央企要成为国际化大企业,人力资源也应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走市场化道路。但在实际操作中,市场化的因素在弱化,例如在薪酬体系与考核体制上,逐渐向传统模式回归。这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所以,他希望将来能真正实现“三高”,即应聘者高高兴兴地来、任期间有高薪高职、期满后能高高兴兴地走。

  除了选聘和激励外,对于总会计师职责履行情况的社会评价与监督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据《国企》记者了解,过去的公开招聘,少有退出机制。这种一聘定终身的方式,不利于央企高管真正走向职业经理人道路。

  “权责利的量化和细化是个难题。”李保民认为,在有关央企总会计师制度法制建设方面,要在现有基础上使《办法》更加完善,需要各相关法律法规相互衔接与配套,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从不同立法和行政管理法规中统一、规范对总会计师的管理。如,可以在《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相应明确央企总会计师职位的设置、职责、权限与地位等。

  总会制度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新中国的总会计师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苏联“一厂三总师”模式。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借鉴苏联的经验,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当时的总会计师是一个既对国家负责又对厂长(经理)负责的职位;现在的总会计师是在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1963年10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经委、财政部《关于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置总会计师的几项规定(草案)》,规定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置总会计师,并对总会计师的地位、任职条件、任免办法及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1978年9月,国务院颁发的《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专设一章规定总会计师制度问题,并把设立总会计师扩大到所有企业。但是“条例”所做规定并不明确,如对总会计师的地位规定是专业技术职称或是行政职务或是相当于厂级干部等含糊其辞,而且因为组织部门的干部序列表中尚未有总会计师的序列称谓,加之习惯上认为“师”是技术、业务的称谓,有些地方不承认总会计师是厂级干部。直到1982年,国家进行企业全面管理整顿验收时,各个部门才明确规定总会计师是厂级干部,并列入了干部序列表。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再次肯定了总会计师制度,提出“一长三总师”(厂长和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和党委书记是单位领导班子成员。1985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中,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设置总会计师的要求,大大推动了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发展。

  1990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总会计师条例》,我国总会计师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93年修改的《会计法》中再次明确规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由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19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会计法》中,对设置总会计师的范围又做了新的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2006年,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对总会计师的职位设置、职责权限、履职评估、工作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总会计师的地位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逐渐成为企业全面运营、发展和管理的策划者、决策者和组织者之一,成为企业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

  总之,我国总会计师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在不断完善。现行总会计师制度对于推进公司规范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外CFO的职责和权限
  CFO的职责范围因其所处的企业、地区或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美国,CFO在设计和实施企业战略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作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为企业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良机及相应的财务问题上。CFO引导股东价值创造,安排、设计公司的薪酬结构,并且与新的绩效考核指标联系起来,尤其是股票价格,基于现金流的股东价值创造在美国企业中非常常见。CFO在战略管理团队里花时间最多的是参与兼并重组和制定战略计划。CFO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成员之一,面对充满竞争的全新环境,已不再局限于财务筹划和会计核算,主要精力放在有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财务决策支持和企业绩效考核、员工激励与企业风险控制等方面。他们要为提高经营效率提供重要的信息,与CEO一道规划并执行企业的战略。

  一般来说,CFO承担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合理的方案使股东财富最大化;树立全球化的管理概念,创建一流的财务管理业务支持系统;提出全新的财务理论,更积极、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决策过程和战略管理;安排、设计企业的薪酬结构,并且把它与股票价格等绩效考核指标联系起来。

  在国际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中,CFO将关注的焦点由交易的过程和控制转向提供决策支持和更深入地参与制定全球战略。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曾做过一个题为《CFO2000年调查研究》的项目,结果显示,全球300家跨国公司的CFO均充分肯定了这一变革趋势。其中3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提供决策支持已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74%的人认为在未来几年里提供决策支持将成为他们工作的首选任务。

  CFO是由企业董事会聘任的、代表企业所有者(股东)对企业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对董事会负责。CFO的权限由其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和在经营管理层中的作用决定。CFO代表董事会对管理层实施财务监控,一般是企业董事会下相关委员会的主任或主要成员。对于CFO这样的高层领导,由于责任重大,相应的权限也相当大。一般说来,CFO拥有以下核心权力:是财务部门的最高首脑;对企业投资具有集中的控制权;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运作风险有独立的发言权;有建立相对独立的组织体系的权力,以保障工作的独立性,但并不孤立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