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钢铁行业遭遇了寒冬,而2009年仍充满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逆境中强化集团预算,以实现降本增效,成为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
针对这个话题,记者记者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朱永红进行了专访。
记者:去年对钢铁行业而言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您如何看待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朱永红:去年,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难接踵而至。去年年初的冰冻灾害使生产受阻;铁矿石、煤炭、合金、废钢等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不断冲击着我们预算的成本底线和绩效目标的预期;年初宏观调控的从紧货币政策,使承受能力弱的小钢厂面临倒闭,大型钢企则须以资金成本为此买单;同时,物价指数、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上升和税费政策的调整,使我们的钢铁工业进入了高成本时代。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衰退使钢材销售量下滑,钢价持续下跌,国内许多钢厂开始减产或停产检修,国内铁矿石库存及钢厂产品库存不断增加,钢铁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此外,全球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海运费等价格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我们钢铁企业库存及价格的锁定。钢厂常常在一种应急的环境中做决策。
当然,所有的困难都不是我们怨天尤人的借口,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股寒流对优秀的企业也是机遇。它有利于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原材料价格,也有利于精细管理,把优秀企业做强做大。目前,我们公司从上到下都已经动员起来了,都投入到降本增效的保卫战中了。
记者:“现金为王”历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法则,武钢在资本预算中是如何管控现金流的?
朱永红:现金流的管理是生死管理,企业的所有风险都会在资金链上聚集和释放。为此,“现金为王”的资本预算成为重要的预算支柱。
我们公司的资本预算法则是: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禁,理财有方,调控有力。一方面,坚持资金高度集中管理,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强化资金预算过程管理。我们在营销过程中创建了工商银信用管理模式,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通过贷款置换、运用利率调期、货币掉期置换、远期外汇买卖等方式锁定汇率,有效地规避了因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外债风险,降低了财务费用。
此外,我们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风险委员会,负责企业融资、投资、重组、担保、股权、资产处置、税务筹划、高风险金融工具运作等财务决策,有效地保证了资金与现金的安全。
记者: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武钢在预算监控中是如何防范风险的?
朱永红:企业在追逐价值最大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领域的欺诈及管理的缺陷也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我们在预算控制中创建了“财务风险评估”,将集团层具有管理职责的部门组建成一支高效的“虚拟团队”,以一种无边界的工作机制,带动了预算风险管理的互动效应。
我们不但关注账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更注重管理接口部位的财务风险对预算信息的影响。
我们在公司总经理邓崎琳同志的倡导下,曾以计财部、审计部为主,联手公司相关管理部门,在公司范围内开展财务风险评估。这是我们在决算工作之前,围绕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的一次全面体检。
我们锁定资金链,以公司产、供、销、人、财、物的业务流为逻辑思路,重点关注经营活动中的舞弊及管理接口部位的盲区,使得一些以往被我们忽视的管理失控点清晰凸现。风险评估对我们梳理整改重点、促进公司制度建设及抗风险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市场的不可控因素,经常冲击着相对稳定的预算考核框架。武钢是如何以动态预算跟进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
朱永红:我们公司在制定预算时,首先锁定不确定因素参照系,当参照系变化超出预算范围,使得计划不具有可比性时,再进行动态调整。调整中,可能出现利好的信息被隐匿、利空的信息被放大的情况,这时就要对交易双方进行适时评估,双向调整。我们把成本分成两段,即原料成本和工序成本。原料成本锁定波动幅度,工序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一般不做分析。
我们在预算措施上坚持三项原则,提倡有序竞争:一是产品定价低于制造成本,坚决不生产;二是没有合同不生产,控制企业合理库存;三是不给钱不发货,不形成新的三角债。
在优化采购方面,尽量筛选和减少小规模的交易,极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生产安排上,落实调整品种结构、调整检修计划的部署,压库促销,降低采购成本,降废减损,进一步深化降成本系列措施的落实。我们现在从配矿开始,在港口对矿石建堆核算,压缩非生产性费用。
记者:企业管理的灵魂必须融入企业文化,武钢是如何以人为本,带动全员降本增效的?
朱永红: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培育职工的认同感。在企业,你不懂得工人,不懂得班组,那么,一切管理都是空谈。
财务部门承担着宣传动员各级干部职工投身降本增效主战场的任务。我们连续在公司月末干部大会上曝光我们管理方面的问题,公司领导很支持我们。我们认为:记住一个错误的教训,比记住一个成功的经验更深刻。
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居危思危,危中图变,变中图强”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投入这场保卫战。我们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了“个百千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即“六个一”降成本活动、百项劳动竞赛、千项技术攻关、万条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使我们凝聚了智慧、力量和人心。公司以超常的思路,采取超常的举措,必将取得降本增效的超常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