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外经贸、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体系等世界经济领域。
“不领政府工资的经济警察”、“守门人”……这些都是对独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美称,它与标准的会计准则、证券分析师的研究、金融市场监管、反欺诈和内部人交易的法律等构成了完整的市场制衡体系。由于美国经济政治的影响力,美式审计制衡体系又对世界众多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从安然丑闻到次贷危机,美国的制衡体制几乎在每个环节上,从基本原则、具体条款到管理体制的实践都暴露出了严重缺陷,审计环节尤甚。
审计制衡失灵,美式会计准则及其法律原则的基本缺陷不能辞其咎。几乎所有经济大国都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IAS),或努力向其靠近;北美却通行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就总体而言,国际会计准则比公认会计准则更严密。
国际会计准则是从“原则”角度出发,要求会计人员确保他们准备的财务报表能够反映当事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相形之下,公认会计准则与美国法律一样是一个“以条例为基础的体系”,失之过于繁琐和偏重于会计技巧,更便于管理人员人为操纵,编制误导性的财务报告和牟取个人利益。在这种体制下,一家公司只要不违反任何具体的会计规则条款,便可以选择与会计准则的基本精神、意图相悖的会计报告方法。凭借这种“灵活性”,即使不违反也不规避公认会计准则,美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也完全可以掩盖很多财务问题,更不用说他们的财务、法律人员还在日复一日处心积虑不断设计复杂的财务和法律结构,专门用以帮助公司规避具体会计规则条款。所谓“规避管制型”的金融创新,本质不过如此。
在此次危机中,蓄意利用会计准则缺陷造假大有人在。雷曼兄弟在2007年已经受困于次贷危机,但其2008年3月公布的第一个财务季度报告仍然报出了4.89亿美元的盈利,其实这笔账面盈利大部分来自会计准则的“按模型计价”方法,亦即为了粉饰资产负债表,会计准则准许雷曼调整自己的估值模型,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数字为止。
是的,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制定更多的规则条款以弥补漏洞,但在这场监管与反监管的“猫鼠游戏”中,美国会计准则和法律体系基本原则的根本缺陷决定了监管者们永远只能落在后面。更有甚者,自从1980年代“里根-撒切尔革命”以来,在“市场化”旗帜下推行的一些法律变迁和政治选择不仅没有弥补美式审计体制的缺陷,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其涣散的趋势。
国际会计准则与公认会计准则之争由来已久。根据德豪、德勤等六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的《会计准则接轨??2002年全球调查》报告,在59个受访国/地区中,80%以上认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是建立全球通用会计语言以提高财务报表质量和透明度的适当机构,但北美长期以来就是国际会计准则走向全球的绊脚石。在统一会计准则之争中,表面冠冕堂皇的不同主张背后隐藏着争夺国际资本市场规则主导权的斗争和企业管理层的私利动机。
与此同时,美国法律的一些演变大幅度削弱了其威慑力,使得金融机构、市场中介组织等进行欺诈时顾忌越来越少。如要将证券欺诈者绳之以法必须证明被告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而证明这一点极为困难;1995年的《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提高了起诉条件;采纳“按比例承担责任”、取消证券欺诈案中原告索取3倍赔偿权利降低了欺诈者损害赔偿的风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