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上市公司逆势“参证”投资收益前景堪忧

2008-07-23 14:54 次阅读

  虽然证券市场持续调整,但部分上市公司“参证”的热情却未见改变。

  上周六,中纺投资宣布,董事会拟使用不超过5000万元的短期自有流动资金进行深沪新股申购和适时的短期投资。其中,短期投资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投资品种仅限于国债、企业债、基金和A股。虽然,今年以来,在整个市场大环境不如去年的情况下,“参证”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低于去年。但据统计资料显示,1月份以来,仍有40家上市公司表示将利用闲置的非募集资金从事证券投资,其中有2家还是ST公司。

  具体分析这组数据可以发现,一季度因市场行情尚处于高位(4000点以上)运行,因此1至3月共有32家公司宣布参与证券投资,其中3月份在股指被市场认为已经开始筑底的情况下,有18家公司参与其中。进入第二季度,因大盘持续下行,“参证”公司明显减少。据统计,4月份仅5家,5月份为零,6月份有2家,7月份至今为止1家。

  40家公司中有30家公布了具体投入金额,最少2000万元,最高达6亿元。其中,超过1亿元的有17家,可见有“闲钱”的上市公司仍然不少。在投资方向上,28家公司明确表示所投资金仅用于申购新股,剩余12家则表示一、二级市场都会参与。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这些公司利用的都是不影响经营的“闲置资金”,但鉴于今年以来的市场走势,这些资金的投入产出比显然不能达到上市公司预期的目标,即便是就“打新”而言。

  已有研究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打新”收益明显降低,新股上市首日上涨幅度大幅下降。以此前市场最低迷时期即今年5月22日至7月16日上市的22只新股计算,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一般都在50%-60%之间,平均涨幅只有56%。超过100%的股票只有两只,涨幅也只有159.31%至104.12%。涨幅低于30%的股票却有5只,最低的涨幅只有7.65%。而去年8月21日至10月17日,21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一般都在100%到300%之间,平均涨幅高达240%。

  一级市场收益降低,二级市场风险相对更大。从上市公司已发布的今年中期业绩预告来看,不少公司因股票投资收益的缩水导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显然,二级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部分公司中报业绩难现去年的辉煌。

  业内人士表示,证券投资收益具有两面性,一家优质的公司不会追寻投资收益的增长来提升业绩。何况,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属于“不务正业”,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从上市公司角度来说,投资收益在上市公司业绩中所占比重越大,对上市公司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虽然,适度的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投资收益在上市公司(主营非投资类公司)业绩中所占的比重不宜超过30%,否则,公司的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就不能保证。

  从投资者角度而言,应该慎重对待那些证券投资收益很高的公司,不要轻易被其“高盈利”所迷惑,而应把目光放到主营收入或净利润持续提升的公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