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形势运行数据。数据变化背后,喜忧参半。
令人欣慰的是,备受关注的CPI指数如期回落,6月份CPI上涨7.1%,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当日举行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表明以“双防”(即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不过,仍有不少机构的宏观分析师们认为,CPI指数的回落将成为趋势,但是现实的物价压力依然强劲,而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和企业利润大幅回落的现实,建议对年初严定的信贷增长目标予以修订,放松信贷管制。
通胀预期不乐观
6月,CPI和GDP的双双回落毫无悬念,基本落在预期的目标区。
对于这种回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用了两句话来概括当前的形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国民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他对此的评语是:结果来得十分不易,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但显然,阶段性的成绩并不足以让决策层高枕无忧。
下半年,经济增速面临继续下滑的风险,而物价反弹压力也依然不减。
对于经济增速下滑,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主要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点的三架马车之一??出口增长明显放缓。
上半年,中国出口6666亿美元,增幅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
对此,大多数宏观分析师给出的预测是,如果政府下半年措施得当,中国的全年GDP预计有望保持在10.4%以上,而反之,则可能下滑到10%-10.2%。
在一部分机构看来,由于担心经济增速继续下滑,政府的决策已经开始从防通胀向防经济增长放缓倾斜。摩根大通的最新研究报告即指出,虽然防通胀依然放在调控目标首位,但是政策选择已经转向防止经济增长放缓,即宏观调控目标从原来的“双防”转向“三防”。
但另一方面,摩根大通强调的是,决策层依然要管理好市场对通胀的预期。而这,也是经济学家认为最具有压力的地方。
银河证券高级宏观策略分析师张新法认为,这次的CPI下调一方面得益于食品价格涨幅的明显回落,另一方面得益于去年基数较高的翘尾效应。
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抛空所有预期的超速增长,却给未来的反弹带来了新的压力。
6月份,PPI上涨8.8%,大大高于之前分析师们预期的8.2%-8.4%的区间,而去年我国的PPI一直维持在2%-4%的区间。对此,王庆认为,不排除今年内PPI突破9%的可能。
如果PPI持续维持高位,张新法认为,当达到企业成本承受的临界点时,这种上涨就会成为翘动CPI反弹的新的动力。从这个角度看,面临国际通胀的大环境下,中国对抗通胀的战斗将是一场持久战。
放松信贷控制?
如何防范经济增速下滑和通胀压力,政策平衡成为难题。
由于当前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日升,企业资金链绷紧及亏损面的扩大也引起了各部委重视,并于近期频频造访地方调研。对此,分析师们认为,应该放松对于信贷的严格调控,以抑制企业亏损面的扩大。
央行数据显示,6月新增贷款3300亿元,1-6月累计新增贷款2.45万亿元,占去年全年新增额度3.63万亿元的67.5%,相对央行按月调控的信贷要求,近乎精准达标。同时,6月信贷增速14.1%,下降到31个月来最低,显示出信贷控制措施效果明显。
由于资金链紧张,不少企业开始转向民间融资,导致不少地方民间利率直线上升至月息6%,甚至更高。
对此,张新法认为,应该对贷款规模考虑适当放松。他提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上年内贷款规模的按计划完成,为放松提供了空间;二是由于雪灾、地震等新增因素,导致贷款增加,应该将不可预期的硬性新增贷款在原调控目标中剔除。
对此,王庆也认为,央行今年的3.6万亿的调控目标很难实现,很可能要突破。
不过,鲁政委认为,央行的信贷政策调整可能很难做出。最终的选择有可能是“不加力,不放松”。他认为,在企业亏损可能使得金融机构坏账反弹的情况下,信贷调控可能会继续。
他维持全年最多加息一次,甚至可能完全不加息的判断。认为,除非未来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否则全年可能不加息:第一,CPI环比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第二,外汇流向发生逆转,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