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申草:我们是财务质疑者

2008-02-18 11:56 次阅读

  申草其实是京申、飞草、车夫等三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老师的合用名,和申草同行的还有同样来自民间的孙进山,王纪平等人,一直以来,他们通过拆解上市公司财务谜局,预警上市公司的会计“地雷”而引起市场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将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在此,将申草们是如何走上这条路,路途中的酸甜苦辣呈现给读者。
  记者:你们是怎么关注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的?
  申草:在从事审计和CPA教学中,需要用案例来剖析,讲解如何通过上市公司的业绩、公告和股价等反常行为来辨别财务舞弊,但后来就不满足仅仅在课堂上讲这些案例,因为知道案例的都是课堂上的专业人士,而其他更多中小投资者并没有渠道知道哪些公司存在哪些问题,从而加大投资风险,所以就将关注到的财务舞弊公司通过网络等媒体方式发表,告知了投资者。
  在关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中,我们发现仅仅依靠体制内的监督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由于市场中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直接造成双方力量不均衡,卖方力量过强,只选择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公告,而中小投资者力量薄弱,不能完整获取真实信息,就很容易导致损失。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揭露,让上市公司将隐藏的信息释放出来,减少对投资者的误导操作。
  我们认为,这种草根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关注和揭露,是对体制内监督的一种补充,这种社会舆论监督的成本最低,而且不会成为利益共同体。解决上市公司造假,需要监管、中介机构、投资者、财务专家及民间力量共同来监督。
  记者:怎样保证打假的专业性?打错了有什么补救措施吗?
  申草:我们不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在打假,我们只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提出质疑,是为了让上市公司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我们的质疑是一个互动过程,是为了让公司回应,从而给投资者更透明的信息。
  谈到会否可能打错,基本上我们没有把握就不会随便出手。很多投资者是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错误信息作出判断买入股票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质疑,上市公司给出解释,在争论中,事实真相越辨越明。
  一些投资者责骂我们,认为我们的声音对股价造成了波动,这的确是事实,问题是,如果因为我们的质疑公司停牌了,但澄清后,股价会上去,不会造成损失,但如果澄清公告出来,还是不能上去,那说明这个公司可能是澄而不清,也有可能的确就是有问题,投资者对它丧失了信心。尽管我们的质疑会让已经获取利益的投资者损失利益,但是因此选择沉默,在谎言越来越大,最终遮盖不了之下,后面接棒的人受到的损害将会更大。
  在我们很多次对上市公司提出质疑之时,上市公司要么对我们的质疑不理,或者以贬低我们专业水平为由避而不答,还有的是用威胁的口气说要保留诉讼权利,这些行为都助长了不良风气,因为从法律上来讲,上市公司有义务针对投资者的质疑作出回答,提供真实信息。任何一个公众投资者,都有权和上市公司进行平等交流。如果我们的质疑是错的,那么请给我们正面的回答,让我们放下疑虑。我们只是在用这种方式争取平等交流的机会。
  记者:最近学术打假的方舟子打官司输了,你们怎么保护自己?
  申草:我们行文都是用质疑,而不是下结论的语气,从法律上来讲,质疑本身就是不确定的,这就降低了可能陷入法律纠纷的概率。也可能有公司会用毁谤来告我们,但毁谤的前提是恶意的,而我们完全不是恶意的,所以要从法律上扼杀我们这种行为还是很困难的。
  而之所以只能采取质疑的手段,原因也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往往是选择对其有利的信息披露,所以我们只能从公开资料中获取信息,在没有事实证据之下,我们也只能用质疑的形式来发表观点。
  记者:如何看待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造假中的作用?是帮凶吗?如果不是,以其专业怎么会看不出造假呢?
  申草:没有一种职业是像会计师这样既要客户钱,又要指正客户错误,说对方坏话的;再说,从审计理论上来讲,会计师所作出的保证只是合理保证,而不是百分之百的保证,所以,民间审计是没办法做到绝对独立的,只能依靠外界力量制衡,要靠政府监督、民间监督、法律诉讼等多渠道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会计舞弊危害了市场信心,并导致市场低迷,而低迷的市场又导致融资困难,企业利润率下降,引发企业造假,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加大预防舞弊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成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稳定资本市场秩序迫在眉睫的问题。
  记者:为什么用网名、选择网络方式公布自己的研究结果?
  申草:选择不用真名不是担心承担责任,而是希望读者关注我们文章内容本身,而不去过多关注文章作者,经常变化网名也有这些原因。此外,现在信息如此发达,即使用网名,我们实际上也无法彻底隐身,要找到我们也相当容易。用网络方式而不用其他方式,主要是考虑到网络的及时性及方便性,如果通过专业杂志,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文章发表滞后,或者根本就无法见光。当然,我们也经常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我们的文章,多是专业理论探讨及其他有关实务操作的。
  记者:今后还会坚持吗?
  申草:我们希望随着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没有出现的必要。我们始终认为,从商业上来讲,造假是一种理性的集团或者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我们不认为造假就是道德低下的人,而是利用了制度的漏洞,所以,一个好的制度可以堵上很多窟窿。
  同时,我们也呼吁监管机构要更加重视社会舆论;呼吁审计师不要放过浮在水面上的造假上市公司,审计师如果连浮在水面上的造假公司都发现不了,这个行业如何赢得社会公众的尊重?
  如果我们还是必须以这种面孔走下去,我们会坚持,直到现实不再允许我们这样做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