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中国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动“经济外交”

2008-02-15 15:56 次阅读

2005年末至2006年初,中国国家领导人展开了频繁的重大外交行动。这些外交行动除了有传统的政治安全意义外,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拓展在能源、资源、科技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成为各项外交行动共同的重心。中国外交战略从“务虚”走向“务实”,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动经济外交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时代特色。

  事实上,早在2004年8月,胡锦涛主席就在第10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增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同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战略。这两次会议为我驻外使领馆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多年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我国外交部门和驻外外交机构与时俱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政促经、以经促政、政经结合的原则,积极主动调动外交资源、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外交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只有在一个安全与稳定的外部环境中,中国才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方针,倡导通过对话和合作的办法,妥善处理国际上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外交沟通与宣传,增信释疑,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的疑虑,铲除“中国威胁论”存在的土壤,减少和消除国家经济建设的干扰因素。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可以说,中国处于建国以来周边环境和周边关系最好时期,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利用外交促进经贸关系发展

  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是良好经贸关系的前提。以中欧关系为例,自从30年前建交以来,中欧外交关系从过去的致力于建立“长期”关系,到“伙伴”关系,到现在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外交关系递进式的提升。相应地,中欧经贸关系也在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如,1975年,中欧贸易额仅为24亿美元,到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创纪录的2173.1亿美元,是1975年的90倍。欧盟持续保持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又如,中韩两国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8年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此期间,双边经贸关系也持续升温。199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仅为64亿美元,而截至2005年,中韩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19.3亿美元,是1992年的17倍。如果没有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这些经贸成就的取得是难以想象的。

  外交为“走出去”战略服务

  我国提出企业“走出去”战略,推动更多企业到国外开展投资合作、工程承包,利用国外资源,拓展国际市场。但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国内企业大多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对国外情况缺乏了解,容易造成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我国230多个驻外使领馆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具有丰富的可供利用的外交资源,这些资源大体上有以下几类:政策信息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组织人力资源、安保救助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既可以在宏观上为中央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又可以在微观上为海外企业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障碍,降低企业在海外拓展事业的风险。

  利用外交推动对外能源与资源的开发与合作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着国内能源和部分资源的短缺,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口来补充。如,2005年,中国进口铁矿砂2.8亿吨,进口原油1.3亿吨,进口纸浆759万吨,进口原木和锯材3534万立方米。我驻外使领馆利用外交资源,通过为国内外企业牵线搭桥、开展政府公关,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国外能源、资源项目和相关政府政策。近年来,通过外交手段巩固和扩大了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等能源供应重点国家的双边合作关系,并积极开拓了我与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能源与资源合作。如,在西方公司因政局动荡纷纷从苏丹石油行业撤离的时候,中国凭借与苏丹传统的良好外交关系,已成为该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石油开采国际合作方,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集生产、精炼、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在拉美,通过外交渠道促成了中国公司与巴西签署铝、煤以及肉类进口合同;与阿根廷签订了矿产合作项目;与世界最大的产铜国智利落实了合作开采铜矿项目。

  依靠外交保护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

  随着中国企业以及人员走出国门,中国海外利益也在逐年增多。但是,由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部分国家和地区局势仍然动荡,治安环境恶劣,我国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案件逐年上升。据统计,2005年,全球共发生涉及中国企业和公民各类领事保护案件29290起,涉及中国公民73859人。外交部、国内各相关部门与驻外使领馆一起,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成功处理多起涉我公民重大领事保护案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我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消除了在国外发展的后顾之忧。外交部还牵头建立了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部级联席会议机制,并在外交部领事司成立领事保护处,以进一步提升保护我海外利益的水平。此外,面对日益增多的经贸磨擦,单个企业在强大的国家贸易政策和法律面前显得势单力薄。驻外使领馆通过加强对中资企业的法律指导、代表中资企业就一些不公平的判决进行对外交涉,加强了对海外中国企业利益的保护。目前,我驻外使领馆已将防止和化解经贸磨擦纳入日常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做驻在国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工商业界人士和媒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外交途径争取平等贸易地位

  由于大多数国家尚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企业在遭遇贸易磨擦问题时往往受到各国的差别性待遇,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我国外交工作把争取有关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3月,已有52个国家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予以承认,为争取一个公正、公平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还通过外交途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自由化和多边经济合作,以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更广阔和更坚实的依托。如,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FTA)建设逐步推进;上海合作组织(SCO)从政治和安全为基础扩展到多边经济、科技与文化合作;利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促进亚太经济圈国家共同繁荣。通过积极参与多边经济机制活动和国际规则制定,在多边领域中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

  另外,我驻外使领馆大力宣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内良好的政治、经济形势;宣传“中国机遇论”和悠久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员来华参观旅游或进行经贸文化交流;驻外使领馆在协助我国企业开拓国外劳务市场、引进国外资金、管理人才和先进技术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新时期中国外交更加丰富多彩,既“务虚”,又“务实”,经济外交成为当今外交工作的一个亮点。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驻外外交机构和人员组成的庞大网络都是一种宝贵资源。我们要抓住新世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