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专家对话:全流通后如何做财务

2008-02-15 00:04 次阅读

  在第一和第二批试点的基础上,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铺开,一个全流通的市场看起来指日可待。如果说当初股票上市已经使国内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股票全流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改变将是革命性的。都会有哪些变化?面对全流通,财务人员需要做哪些理念和技能上的准备?就这些问题,《新理财》杂志邀请了几位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进行了一次对话。以下就是这次对话的精粹。

    杨小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原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在全流通的情况下,整个的理财观念要改变。因为全流通以后,不管你是为股东服务也好,为大股东服务也好,所有的经营行为都会反映到股价上来。理财观念一转变,好多东西就都变化了,比如股东价值最大化不等于每股利润最大。我觉得以后在理财方面,要时时考虑你做的这个事情是不是跟你的价值有关系,比如增发、配股等。我们讲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实际上一块是经营性的,一块是财务性的。财务性的就牵涉到增发、配股等再融资问题在里面。资产负债比率又牵涉到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关系等一系列的融资渠道。我觉得在大的理念变化之下,需要探讨对我们的财务人员有什么样的影响。你必须用自己的变化来适应这种外部环境。我们现在的上市公司也好,不上市的公司也好,财务和会计都是不分家的,好多财务人员并不是真的在做财务,而只是在做会计。股权分置实际上牵涉到一个外部理财环境的大的变化,随之理财观念、理财方法、理财手段肯定跟以前有很大差异。

  杨有红(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我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财务的关注点会不会发生变化?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如果我是上市公司,又是大股东持股,财务运作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吗?肯定不是。因为大股东持有的股票是不流通的。那么财务的目标是什么呢?假如我是这个大股东的话,我首先要做到的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我们中国的上市公司没有人挑明这个问题,但是事实上就是这么做的。你说不侵犯中小股民的权益,实际上还是要受到股权分置的约束。具体表现为,在配股增发的时候,股价低也没有关系,我只要把钱捞到手就行,因为衡量我的价值的标准不是股价,国家对我考核的是净资产。但是全流通以后,我就不会以牺牲股价的方式来做财务运作。这个时候我必然要关心股票的市场价格,财务上的理念、运作方式等也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说只有全流通以后,财务管理才会慢慢地跟国际接轨。从这点来说,财务人员以后能够施展更多的才华,因此,全流通对我们的财务人员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王敏(首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全流通以后,对于大股东来说,股票可以上市了,可以作为抵押去贷款了,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也能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分置改革主要是为了股票全流通。现在中国的股市,业绩跟股票价格基本上没有关系,有时候ST股票还能涨。全流通以后,肯定要有业绩。如果你的每股负债率高、每股盈利低,在市场上的形象肯定不会特别好。而如果每股净资产高,而且每股盈利也高,市盈率又低,你的股票投资价值不就显现了吗?作为大股东来说,股票价格上去了,我就可以用股票抵押贷款、再融资。这就给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股价真正体现企业价格,如何进行资本运作。这是将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杨小舟:在国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就是股票价值最大化。所以不光是财务人员关注公司的股价,公司所有的高管人员都十分关注。因为公司的股价就是一个公司的成长性的反映,和企业以后的增发、配股、融资等都是息息相关的。

    刘俊勇(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教师):我最近接触了一些企业,他们在总结自己的财务报告时谈到:政策出效益。就是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更大。我就想中国人有一句话:大胜在天,小赢在智。有时候你的企业好不好,取决于大的环境,取决于所在的行业。但是,不管是从国外还是国内的经验来看,企业要基业常青,还是要抓内部管理。
    
  杨小舟:你说的没错。一个企业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成长的,你所谓的大胜在天,就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不可控的,内部管理是可控的。把内部控制做好,和外部因素协调,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真正要做的。但是,有的时候光抓内部控制,不知道控制的目标是什么,跟外部的环境不协调,你做得再好,精雕细刻,能够有5%、3%的利润。但是你一旦抓住了外面的融资环境,成本一下子就低了很多。就是说,全流通以后,市场越来越规范,企业会把重心转到内部管理上去,但是内部管理还必须要盯住外部环境。
  包括我们的会计工作,同样是做会计工作,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估值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国外的分析师认为,所谓的会计游戏是没有用的,会计政策的改变不影响公司的估值,因为成熟的市场可以把这些因素剔除。以前我们是可以的。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延长一点,存货减值准备少提一点,这些会计上的工作以前是可以做的,甚至以前还是抓住了“大势”。在那种环境下你就要那样干,你不那样干,你就没抓住这个“大势”。在新的情况下,估值的概念、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就算是会计工作,其干法也跟过去不一样了。你不要再搞过去那种人家一看就明白的小伎俩。像融资,全流通以后就要用到现金流量贴现法,这是财务管理当中最基本的方法。总之,好多东西在市场化中慢慢地发展,财务工作、会计工作也要变化。

  王敏:实际上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好,会计制度也好,都与市场的变化有关系。等你完全市场经济了,跟国际上接轨了,那个时候会计工作、财务工作也才能跟世界接轨。刚才说的内部控制主要是管理会计的问题。过去多少年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而管理会计的主要功能就是理财。现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做的工作很多是会计工作。将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会分开,并且将越来越规范。
    
    杨有红:财务管理和外部环境结合得很紧密。比如说EVA管理,要算一个基本的无风险报酬,很多企业一是根据自己的实力,二是根据外部的要求。比如TCL集团,实行EVA管理时,一是测算他的内部管理,二是测算整个行业的水平。他的基准的无风险报酬率定为全国家电行业的平均赢利水平。如果达不到平均赢利水平,企业就是赔的。再如西门子集团,他到中国来投资时的无风险报酬率是6%,后来调整到5%。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证券市场规范了,政治风险少了。所以说,环境变化以后,对财务管理来讲,一个是内部要做好,通过成本控制、平衡计分卡等,来加强综合的平衡和管理;一个是盯住外部,因为很多东西要受外部的影响。比如说股权分置以后,财务运作的方式、理念肯定不一样。我要盯住我的股价。就这一点来讲,财务决策的很多方法也不一样。比如说以前有一个上市公司要上某一个项目。它的财务总监说,我们为什么上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上了以后,可能会影响我整体的回报,甚至会影响整体的股价。但是大股东说了,只有这个项目上马,我原来分流出去的那些人才能够安排进去。这个时候,他可能不太考虑股价,因为他和他的股价是割裂的。而全流通以后,可能这个方案他就不会采用了。

  邹年秀(大唐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现在财务会计确实是更多地定位为会计。我觉得财务和会计本来就是两份业务,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现在公司财务这块没有充分做起来,所以更多地把这个业务附着在会计上。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全流通的话,他会关注财务这一块,因为有了这样的市场。只有当理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非常大的时候,财务才能够真正转化为理财。像我们财务部,会计和我们就是分开的。财务部这边目前做的很多就是融资的工作。现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是暂停的,剩下银行这块非常单一。全流通以后,我想融资的方式会进一步放开。理财必然会涉及到目标是什么?刚才专家讲到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我觉得作为企业理财,始终都是围绕利润的增加,而不是更多地着眼于企业价值。因为很多时候取决于外部表现,取决于资本市场对这个企业的估价和定位。因为我是财务部的,作为一个公司的部门,更多地还是关注利润。

  杨小舟:利润跟企业价值是一致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好像是一个不好量化的东西,实际上是可以量化的。增加利润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不矛盾。矛盾的地方在于,如果光是从会计上来考虑,就有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差异。比如研发,根据会计准则,研发是要进费用的。如果考虑短期的利润,研发就不要做了。这就没有考虑到成长性。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不是忽视内部管理,也不是忽视利润,而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概念,更清晰地表达了一个企业的理财目标。

  杨有红:作为上市公司来讲,价值最大化包括的内容要比利润复杂得多。有一个上市公司利润很好,但最后分析说这个公司的利润没有成长性。为什么呢?他分析了几项费用,结果发现他的广告费投了2个多亿,可是研发费用这两年每年都只有几百万。所以,虽然报表利润很好,但是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就很差。对企业来讲,评价企业的价值,不光看今年的利润,还看利润的持续性。企业价值就是未来利润、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应时刻关注今天的利润和明天的利润。在原来大股东没有流通的情况下,未来利润和股价的关系不是很紧密,但是全流通以后,关系就很紧密。
  所以,全流通以后财务管理的内容是要拓宽的。增收节支、扩大销售是很重要,但除了这一块,还要更多地关注还有哪些东西会影响公司价值?比如说在国外,搞财务的人必须对证券市场、金融有相当了解。我几年前做财务顾问的时候遇到一个例子。南方的一个企业想吸引外资,国外投资者来考察,三年的报表他们都看了,最后一关是细节调查。他们到工厂转了两圈,最后列了一个单子,大概有200道问答题。我们答的时候他从来不反驳,全部记下来。回去后他对你回答的问题再研究,研究完以后再反问你,企业基本上招架不住。我记得很清楚,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贵公司的市场销售额占国内同类产品的份额是多少?回答:是30%。第二天他就反问,你昨天说30%,我查了你们国家统计局的网站,这个产品的销售额在国内是800亿。按800亿的30%,你利润表的销售收入应该是270多亿,而现在只有7个亿,怎么会差这么多?他把你的报表分析完后,一个一个问你。所以国外的财务总监很厉害,既懂资本市场,又有金融知识,对内部管理也相当通。他问的很多知识都是财务以外的知识,资本运作的知识。
  我们的市场经济不发达可能和大家没有认识到财务很重要有关。我到过一个高科技企业,他说只要我设计的软件好卖,企业就不愁赚钱。你财务上增收节支,我卖出一套就几十万,多开这几万块钱的费用有什么呀?

  王敏:还是刚才说的对财务定位太低,定位为算账。全流通以后,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大股东,首先起作用是业务的变化。比如说股权质押、融资贷款,全流通了以后,贷款比原来容易多了。他还可以拿着股票去换别的公司的股票。很多业务就可以开展了。现在不行,现在你拿这个股权去换,人家不一定接受,因为不好卖。全流通以后,随时随地都可以卖。这个时候财务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确确实实,不管上市公司的财务主管还是股东,对股价的变化是时刻关注的。你的业务也肯定要比现在多得多,而且都是一些风险业务,所以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必然的。

  杨有红:其实这是一个环境。现在基本的管理方法还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拓宽,就像银行似的。以前银行靠存贷利差赚钱。而国外知名的银行,像花旗银行,存贷利差占很少一部分,主要靠客户理财、金融服务。像事务所,以前靠审计费赚钱,而在“四大”的利润中,审计收入绝对是很少的一部分。安达信当年审安然,安然一年付给他的咨询费是4个亿,审计费只有1个亿。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领域都在不断拓宽。比如说国外衡量一个事务所水平的高低,一个指标就是你的审计收费占整个收入的比重是多少,越高说明你事务所的层次越低,因为你只做审计,做不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