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普华永道的王者视点

2008-02-15 11:57 次阅读

    来自普华永道的主管合伙人容显文并不觉得“合并本土所”是最佳的扩张方法。“会计师最主要的不是人数问题,而是人的质量问题。一下整合几百人进来培训,质量将很难控制。德勤投入了或者要投入很多钱,但是能不能同时带来质量的提升,这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与德勤相比,普华永道偏爱的是,请到海外像容显文这样的合伙人和高级经理,通过所谓的“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fer)来培养本地同事,使他们在未来5年内成为把关的领导。具体到中国,就是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把握。“如果没有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即便快速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很难吸收这一行业所要求的技术和支持。”容显文斩钉截铁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经历安龙和环球电讯破产案制造的会计业寒冬之后,四大事务所无一不把“质量”当作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虽然他们对这一“方法论”理解各异。

    在容显文看来,合并本地所或许能给德勤带来“关系”上的优势,但不会撼动普华永道在大型国企赴海外上市上的主导地位。“中国的情况和西班牙的比较类似,他们头一两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市场占有率很大,后边规模小的所追赶时就困难多了。”德勤在中国市场上会有大的动作,但容显文认为这不值得惊奇,只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德勤的扩张已经远远地落在了普华之后。“我们在中国市场上拿回报了,别人才开始投资。如果把安达信和普华永道以往的投资加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容显文说。

    普华永道的“王者”姿态有充分的理由。早在1902年和1906年,普华就在香港和上海开展业务。80年代末期的中国,会计业刚开始增长,普华永道就随即着手建立自己的中国队伍,从最初的一两百人,一直到现在的三千多人。曾经独步中国的“五大”之一的安达信在破产之后,并入了普华永道。安达信承接过的A股、B股及香港创业板上市客户,自然也成了普华永道的囊中之物,从而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后边。2003年,无论是注册会计师的人数,还是中国地区的收入,普华都远远超过了排在第二位的毕马威和第三位的德勤的总和。

    容显文不断提及的是普华永道在中国绝佳的人际网络。它与许多政府机关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争取中国金融机构上,普华永道超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而容显文是这一项目的最高负责人。

    具有英国国籍的他,有25年的从业经验,曾担任中银香港项目的主管合伙人。“技术”出身养成的职业思维习惯,让他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也是“精益求精”,要经过核实才做出自己的回答。他曾负责审计过很多国际金融机构,目前负责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审计工作。据容显文讲,普华永道一直积极参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并在3年前提出了中国的银行的“改革路线图”。这是普华永道全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部主席合伙人菲尔·瑞特(Phil Rivett)带给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礼物。“中国的银行现在改革的思路基本上延续了这个路线图。”容显文对记者说。

    按照这幅路线图,中国的银行完成改革,做到可以和外资银行竞争,至少还需要5年的时间,国家注资让财务重组,走向上市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庞大的银行系统中“人”的思维的转变。

    至于前景,“从2007年,外资银行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进入中国市场了。“不能进行人民币贷款”的藩篱一旦突破,外资银行的服务能力和多样化产品,就会对中国的银行造成强烈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往国际市场上跑。中国的银行仅仅覆盖国内网络,显然不足以支持曾经局限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客户需要。本土银行在一个省就有几千个分支机构,这种覆盖率,外资银行无法比拟。而中国的银行显然在国际上缺乏同样的网络和经验。”容显文对记者说,改变这一局势的短期办法,无疑是合作,这是双赢的选择。他提到最新的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ep NV)以大约17亿元(约合2.0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北京银行19.9%的股份,就是这一意图的体现。

    在更长时间内,中外资银行谁的生存和竞争的能力更强?容显文诚恳地表示了他的迷茫:“最终的局面,我真的看不清。”是外资的业务侵蚀中国的地盘,还是中国的银行能走向国际,满足本土和来华客户的需要,再或者是合资经营,国际参管,三把钥匙,哪一个能打开锁?这绝对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