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财政部在京召开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刘仲藜会长在发布会上,发表题为《创新审计准则体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讲话。
刘仲藜会长在讲话指出,依据科学、严谨的审计准则,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鉴证,保障经济活动有序运行,是政府、公众和市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期待,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职责,也赋予审计准则建设者艰巨的使命。
过去十多年来,在财政部指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直致力于审计准则的建设工作,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审计准则,这对于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准则作为衡量与保障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权威标准,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近年来,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商业语言,面临着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需要。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型市场工具的不断创新,经济活动方式的日趋复杂,对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鉴证职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应对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和审计理念实现新的突破,并积极推进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在这一背景下,中注协提出了着力完善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加速实现国际趋同的审计准则改革目标,遵循科学、民主、透明、公开的准则制定程序,开展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22项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和26项审计准则的修订完善工作。
刘会长强调,这次48个项目的同时发布,标志着我们已建立起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顺利完成了审计准则建设的改革攻坚任务,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体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要求。中注协充分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体系结构,根据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的不同性质,提出了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两个板块的准则体系。按这个框架确立的48个项目,几乎涵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所有项目。在审计准则的内容上,充分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在审计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分析、审计结论的形成和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设定等所有重大方面,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一致。
--满足了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需求。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承办的业务类型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其中既有审计等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又有代编财务信息等非鉴证职能的业务。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审计准则体系,涵盖了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的各个环节或方面,适应了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的需要,为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保障执业质量,提供了科学的标准体系和全方位的指导。
--突出了维护公众利益的行业宗旨。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立足维护公众利益的宗旨,充分研究和分析了新形势下资本市场发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细化了对注册会计师揭示和防范市场风险的指导。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强化审计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提高识别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加积极地承担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现责任。相信审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必将对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增强了审计准则的易理解和可操作性。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在体现国际趋同要求的同时,在写作体例、文字表达等方面针对中国文化、思维和表达的习惯,做了必要改进,便于行业会员正确理解和运用,也便于行业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和沟通。
讲话中,刘仲藜会长还认为,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发布后,如何保证培训到位、实施到位、监管到位,是各方面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中注协做了充分研究,分析了审计准则实施对行业的挑战和影响,并将审计准则体系的培训和组织实施,作为2006年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还将密切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把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标准统一到审计准则体系上来,把监管过程变成审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过程。此外,还将建立专业指导机制,及时解决审计准则贯彻实施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