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2日 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2005年11月21日,联合国国际会计标准专家工作组第22届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并应邀就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及会计标准国际趋同问题发表了演讲。
王军指出,今年以来,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明年初将构建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从而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王军表示,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会计国际趋同,认为会计标准国际趋同是进步,是方向,是大势所趋。高质量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于维护与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益,而且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非常重要。王军同时强调,趋同并非是会计中每一个范畴的完全等同。忽视会计发展阶段和环境特点,未必能收到良好的实实在在的多赢效果。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国会计信息使用者是推进趋同的主体力量,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趋同的目标是,寻找恰当的方法,共同构建全球高质量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因而,趋同一定是为寻求更恰当处理方法而进行的双边甚至多边互动过程。既要靠拢通行规则,又要承认特殊情况。
据悉,中国财政部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经过长达数月反复多次的工作交流与沟通,双方于今年11月8日签署了联合声明,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双方准则中的非实质性差异,并在探讨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关联方关系的确定以及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允许转回等很少几项实质性差异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国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中国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既具有适时和先进性,又在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中具有开拓和代表性意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在趋同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欢迎和赞赏。
代表团成员、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向记者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这套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实施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可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将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从而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秩序,有力地维护公众利益。
代表团成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表示,中国目前正在按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大趋势,着力完善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加速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到明年年初将基本建立起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
王军在当天的演讲中,向与会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政府代表提出三点倡议:
一是充分认识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性。每个国家,尤其是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各国都应为此而不懈努力。
二是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国际趋同。对于趋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应积极努力寻求建设性、互动性、多赢性解决方案。
三是丰富、强化会计准则制定和趋同工作中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各国政府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联合国国际会计标准专家工作组之间都要加强协作,增进沟通,相互理解,形成互动,求得多赢。
中国会计审计建设及国际趋同的成就和经验,以及促进国际趋同的主张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