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流动性过剩环境下的经济发展策略

2007-10-08 15:15 次阅读

  所谓流动性过剩,主要是指社会资金过剩。流动性过剩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的一种全球性长期现象,我国2003年以来也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增多、市场利率水平较低、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和企业资金总体宽松。今年以来流动性更加迅速增长,它对投资增长过快、消费价格上涨、资产价格膨胀以及经济增速偏快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流动性过剩成为一个热点的经济问题。

  辩证地看,流动性过剩表明我国摆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资金和外汇短缺的困境,有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现在的问题是流动性在由短缺向过剩转变得比较快,我们的观念、政策特别是经济结构还不适应流动性过剩新形势,从而使问题突出出来了。面对新的流动性形势,我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总的来看,就是要加快转变对资金的观念和涉及流动性的经济政策。

  首先,直接紧缩流动性。实行各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发行央行票据、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汇率改革和调整外汇管理办法等。

  其次,调整外贸和外资政策的力度和结构,逐步将出口鼓励政策由“过度激励”向“适度激励”转变,将进出口政策调整到发挥比较优势的经济规律上来;要以流动性过剩而不是短缺的观念指导外资政策,要快速减弱地方政府的“引资偏好”,对引资的数量“政绩”转变为质量“政绩”,进出口贸易和引入外资都要更加注重推进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再次,要将流动性过剩的消极作用转变为积极作用,通过调控流动性的流向,使过剩资金流入急需的产业升级部门、社会事业发展部门和社会保障领域,使资金流向更加合理,为经济结构优化、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最后,各级政府的财税收支政策、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内需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开拓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等,都要适当调整和改革,一方面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问题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总之,解决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适合的政策和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注重产业结构合理、进出口结构优化、产品和技术水平升级换代、节能减排、优化环境、发展绿色GDP,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通过正确认识和分析流动性问题,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法规等手段,加紧引导和调控资金流动,就一定能够逐步缓解流动性过剩,同时将资金合理运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